第八百零五章(2 / 4)

,发间珍珠步摇扫过姜映梨的手背,“劳烦你即刻动身!我这就派人快马去县城请大夫,库房里的藿香、陈皮都要带上,再备二十担井水煮沸!”

“白糖、黄连、新棉布也必不可少!”姜映梨已冲进厢房收拾药箱,连连嘱咐道,“熬些姜汤盐水带着,能吊住病人的命!”

马蹄声如闷雷般碾过青石路,姜映梨的马车扬起漫天黄尘。

徐琴立在庄门口,望着蜿蜒向山脚的官道,指甲深深掐进掌心。

身后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,青儿举着披风追出来,裙摆沾着露水:“小姐!霍乱可是会要命的恶疾!姜大夫孤身一人.”

徐琴抬手按住青儿颤抖的肩膀,“映梨姐姐精通岐黄之术,定能妙手回春。况且王家湾的水源与庄子上游相通,若真是截水惹出的祸端,我徐家怎能躲在高墙之后?”

她望着远处腾起的炊烟,声音愈发坚定,“你速带雨澜回京都,切莫要提及此事。我亲自熬完姜汤便即刻动身去村里。”

青儿的眼眶瞬间盈满泪水,攥着徐琴的衣角不肯松开:“小姐!您也去?那霍乱可是见人就噬的恶疾,那万一您也染上病气……”

话音未落,便被徐琴截断。

“我自会小心。父亲在世时常说,徐家虽为商贾,但也当以德行立世。眼下有难,我若袖手旁观,如何对得起父亲的教诲?九泉之下又有何颜面见他?”

“小姐!”

“快去!”徐琴落地有声。

青儿见劝诫不得,只能擦了擦眼泪,转头听话去照顾孩子。

暮色四合时,徐琴站在灶房中央,火光将她的影子投在斑驳的砖墙上。

十二口大铁锅依次排开,咕嘟作响的姜汤腾起白雾,将整个屋子熏得雾气朦胧。

她领着庄园里的下人煮汤,边指挥边往锅里添着姜片,汗珠顺着下颌线落下,粗布围裙早已被溅起的汤汁浸透。

“小姐,马车已经备好!”管家的声音从门外传来。

徐琴点点头,目光扫过墙角堆成小山的陶罐——那是用陈年黄酒熬制的驱寒汤,每一口都能吊住病人的性命。

她又仔细检查了一遍装满药材的木箱,确认白糖、黄连、艾草都已备足,这才转身走出灶房,领着人将东西运去村里。

夜幕笼罩下的王家湾一片死寂,唯有祠堂方向传来此起彼伏的呻吟。

徐琴踩着泥泞冲进临时医棚,刺鼻的酸腐味扑面而来。

苫布下,横七竖八躺着呻吟的村民,姜映梨正跪在稻草堆上,用银针为抽搐的孩童施针。

她的月白中衣被汗水浸出深色云纹,发间的玉簪早已歪斜。

“情况如何?”徐琴蹲下身,伸手扶住一位剧烈咳嗽的老妪。

老人滚烫的额头抵在她手背上,烧得几乎失去意识。

姜映梨抬头时,发丝黏在脸颊上:“比预想的更糟。染病者已过百人,药材只剩半剂黄连。”

她指向墙角,三个孩童蜷缩在草席上,滚烫的额头紧贴在一起,“若能早半日送来白糖,这些脱水的孩子……”

话音戛然而止,徐琴光是看着,泪水就砸在药碗里,溅起水花。

她抹了把脸,猛地站起身,裙角扫过盛满秽物的木桶:“我带了药材和干净饮水,你还需要什么?”

“更多白糖、生姜,还有干净的布条。”姜映梨擦了把脸,“我刚查看过水源,上游苏员外的染坊直接排放废水,这才是根源。不过庄子截水也让问题更严重,水流变小,污染物浓度更高了。”

老村长佝偻着背挤过来,草鞋沾满泥浆:“徐小姐,那染坊开了三五年,我们告了三回状,都被衙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