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2.骆一航的损招(2 / 5)

才你也听见了,我这边一个月要一万二千个菌包,给别人做不如给你做。”

    “我?”强娃指指自己,一脸的惊讶还有疑惑。

    “没错,你来,我给伱讲讲……”

    扩大菌菇生产,不是搭个棚子就完了,涉及到很多事情。

    原料、菌包、设备、菌菇、人员、销售渠道,一整条产业链。

    产业链前端的核心就是菌包。

    现在骆一航的菌包都是从寿光厂家采购来的。

    但是有几个问题。

    首先是运费昂贵。

    其次是没法把骆一航自己生产的原料合进去。

    最后,还有一点顾虑,等菌菇真的做大之后,名声起来,对方涨价要挟,或者厂家以此宣传,或被利用扰乱市场。

    几率虽然不大,可替代厂家也多,但不可不防。

    所以优解是自己生产菌包。

    自己生产的话,就涉及到原料和管理。

    原料,骆一航可以提供一部分,玉米秸秆和玉米芯和大豆杆子。

    但是菌包基料不仅仅是玉米秸秆,还有很多种其他材料。

    又需要本地采购。

    骆一航人头不熟,但强娃熟啊。

    还有管理,一个菌包生产厂,要招好多人,又有好多事,骆一航自己又不会分身术,真管不过来了。

    但强娃成天没事,躺在店里睡觉,他有时间,能管起来。

    最后,前景是有的。

    最起码骆一航这里每月一万两千个菌包打底,菌包厂生存肯定没问题的。

    剩下再有生意就是纯赚。

    骆一航把缘由等等讲解一番后,跟强娃说,“马专家这些日子也推广出去几个想试试食用菌的,你要能拉来,这生意肯定干的过。”

    马志涛马上点头,“没错,我这几个月也没白拿工资,上回老板跟我说的刘家村,我跑了好几趟,有一家做种苗的决定试试,他也是一千平的菇棚,正盖着呢,菌包也打算用寿光宏建菌业的。不过他没打算自己卖,他家有渠道,直接进超市。”

    ……完全一样,怪不得马专家方案出的这么快。

    骆一航一听,熟啊,“刘家村做种苗的,那不就是刘老头么,强娃你熟的很,把他的生意接过来,一个月就是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