室、勋贵、致仕高官、大儒组成;下院由各省士绅、商贾、学子代表按名额推举。”
“议会非为决策,实为‘议政’与‘监督’。
各部院、地方官府,需定期向议会报告政务执行情况、预算使用明细。
做得好不好,不再是尚书、巡抚自己说了算,也不是陛下靠零星奏报猜测,而是拿到议会上,让各方代表质询、辩论!
是非功过,一目了然!”
“陛下居于其上,手握最终人事任免权。
若某部尚书政务荒疏,在议会上被问得哑口无言,证据确凿,陛下便可顺势罢黜,另选贤能!
若某地巡抚治理有方,议会赞誉有加,陛下便可嘉奖升迁!”
“如此,陛下不再是孤家寡人面对整个官僚体系,而是借助议会之力,洞察百司,明辨忠奸。
办不好事的,有议会逼其现形;陛下只需根据议会呈现的结果,运用好手中的人事任免权即可。
责任,由办事的官员和监督的议会共担,陛下则然其上,掌控大局,赏罚分明,何愁政务不修?”
他顿了顿,语气愈深沉:“而这一切的根基,在于一部越任何人、任何权力的《大宋宪法》!
陛下不再是‘口含天宪’,而是与百官万民一样,共同遵守这部根本大法。
宪法明文规定皇帝之权责、议会之职能、百官之义务、百姓之权利。
何事可为,何事不可为,皆有法可依。”
“如此,君权看似受了约束,实则更加稳固。
因为陛下的权力来自于宪法,而非来自于莫测的‘天意’或强横的暴力。
陛下依法用权,则权位稳固;反之,若违宪滥权,则议会可依据宪法声,天下可依据宪法质疑。
此谓‘君主立宪’。”
“陛下之责,从统御万物、事必躬亲,转变为守护宪法、仲裁纷争、任免贤能、掌控军队。
责任小了,压力轻了,但真正的核心权力,反而更加集中和稳固了。”
陈太初从权力的本质、旧制的弊端,到新制的设计、运作的细节,再到宪法的意义、君主的全新定位,由浅入深,娓娓道来,为赵构和赵伯琮勾勒出一幅截然不同却又切实可行的江山蓝图。
最后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