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3章 倒霉老哥俩(3 / 3)

就好办了,老哥俩也上心了,恨不能连夜就帮着熊光明把屋里东西给拾掇出来,还答应会帮着捡漏,给熊光明弄点好东西,以后看不准的也会找朋友帮着鉴定,别的人脉没有,干这行的认识的可就多了去了。

别看张先生专业造假3o年,那眼光相当毒辣,往往就是这帮人那个个都是鉴伪专家,只有把真东西琢磨透了才能玩明白假的,民国时期更是造假集大成者,他们看东西的出角度都和正经的藏家不一样,他们都是先琢磨这玩意是怎么处理的,跟真的一样,接着就是挑毛病。

就像后世预制菜跟厨子的区别,厨子琢磨这菜是怎么炒的,都放什么佐料了。

预制菜是研究怎么让这菜看上去像是刚炒的,味还得对。

“您二位也甭费那劲了,不急于一时,教大斌点东西,什么民国的破玩意就别往回倒腾了,仿的好的留一些到时候我有用。

大斌好好学啊,回头屋里这这些不值钱的玩意都给处理了,挣了钱就给你爷爷买酒喝吧。”

“您二位隔几天来一趟就行,别再给累个好歹,到时候酒肉我都管了。”

“累不着,我俩有徒弟,到时候带着来没事吧?”

“这更好了,嘴严实点就行。”

“这放心,都是儿徒,规矩懂。”

有徒弟就行,熊光明怕这老哥俩哪天嘎嘣了到时候还得找人。

又问了问俩徒弟的事,成分倒没问题,一个在商店上班,一个在印刷厂,算是专业对口。

又聊了会,熊光明拿上炉子和青铜小鼎就回去了。

是个小圆鼎,一尺多宽的肚,半米来高,周边模模糊糊有一圈字,竖着排列,每列三个字,有几个清晰一点的他也不认识,听说这玩意是按字数估价的?

这东西也不知道大斌从哪收的,在上一家估计遭老罪了,熊光明总感觉有一股子骚了吧唧的味。

熊光明也不懂这是西周的还是他妈上周的,栾先生说没问题,想来差不多,存起来以后捐给国家,要是自己混牛逼了,就开个私人博物馆,这都是镇馆重器。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