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也能成资本家?流水线生产,雇了几十个人造假,都开上厂子了?”
栾先生东家47年不干了,卖了店铺去了南方,关键栾先生作为一名出色大柜东家还给了他一点股份,最后得了不少钱,栾先生拿着钱还有自己这些年的积蓄在大兴买了3oo多亩地,准备踏踏实实当个地主,连一年租子都没收上来呢,四九城解放了,直接被打成地主。
他这属于被彻底忽悠的那波,并且还深信不疑,还不如不看报纸不听广播呢,被当时政府的报纸忽悠的一愣一愣的,他再晚半年估计都不会买地。
张先生这一辈子更背了,他13岁就考上秀才,算是人杰了,当时宗族祠堂都开了,但是19o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,清廷正式废除科举制度,标志着延续13oo年的科举制终结。
按理来说以他的学识找个事干还是很容易的,但年少成名心气太高,之后为了谋生也干过不少行当,最后辗转反侧到了四九城。
因为字画天赋出众就开始和别人一起制作假画糊口,顺带着倒腾古董,主要就是制假贩假,在圈里也算有一号。
攒了一辈子钱,48年局势动乱不少人都跑了,他低价盘了一家书局,这算是他身为文人最后的坚持,也是这辈子的梦想。
结果解放了,他成了资本家,自己那小破书局也关张歇业。
。
。
。
。
俩人讲完之后熊光明只能感叹这俩老爷子跟49年加入国军没啥区别,只能说是太倒霉了,要说压迫什么的估计还没来得及干呢就被打倒了。
虽然之前干的行当也不光彩吧,怎么也落不到地主资本家。
熊光明犯了难了,“你俩这事吧怎么说呢,给孩子找个工作容易,像大斌这种活估摸着你们也看不上,要是当工人”
俩人当时就激动了,现在干什么也没当工人好啊,就是当不了呀。
“对了,你们孙子孙女都多大了?念过几年书。”
“我孙子21了,初中,未婚。”
“我孙女2o,高中,未婚。”
“这样,你们得分家,彻底和家里划清界限,坚决一些,并且还要登报,连登三天。
孩子户口迁出到别的街道去,你们去西单街道买间房,或者小院,别买大的啊!
剩下的我就帮你们办了,工作的事别着急,最多半年我让他们都进轧钢厂,怎么样?
还有我不知道你们自己住的地方有多大,多余的房子都捐给街道,然后换成个小院子,够住就行,好家具也都换了,换成破烂点的。
然后时不时就主动去街道学习,没事帮着扫扫大街。”
俩人大眼瞪小眼,分家啊?有点舍不得,尤其老栾那是孙子。
“你俩合计什么呢,又不是真分家,还怕以后不养你们是怎么着。”
郑老爷子有点着急,能把孩子撇出来还不抓紧,想什么呢,也就大斌连小学都没念完,要不花钱都得让熊光明给找个正经班上,不过现在也还行,这破烂收的真不少挣。
熊光明心想这会处理干净了,等起风时候还能少受点罪,省得到时候让孙子当着众人的面和你们划分干净,弄不好还得揍你们,老胳膊老腿的能不能挺过去还不好说呢。
那个老张都65了,看模样身体不错,到时候都奔着8o去了,能不能熬过去都单说呢。
“没没别的办法了?”
俩人还想再争取一下。
“别的也有,去外地,我能给他们安排进鞍钢,怎么样,舍得吗?这个更省事还不用担心事情败露。”
俩人都惊呆了,这熊光明本事也太大了吧,鞍钢啊那是,就这么轻松的说安排就安排?
“不去外地,轧钢厂就挺好。”
谈妥了之后剩下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