跑。“‘古代交通展’在负一层,”她指着指示牌上的马车图案,“有辆秦代的铜车马,车轮辐条跟昨天那辆铛铛车的木头辐条长得像!”王萱和刻晴留在大厅拍“复兴号”动车组模型,神里绫华举着相机跟过来,镜头里胡桃正踮脚够展柜上方的说明牌,双马尾扫过展柜里的汉代画像砖——上面刻着的牛车正慢悠悠地碾过土路。
阿黄在东汉青铜马车前停住脚步。马车的鎏金车轴在射灯下泛着柔光,车轮上的青铜辐条排列得严丝合缝,与他早上拍的福田BJ5120A电车的铝合金轮毂形成奇妙的呼应。“你看这车厢结构,”他让芙宁娜对比手机里的公交照片,“古代马车的悬垂系统,跟现代公交车的空气悬架原理是不是很像?”胡桃突然把拍立得怼到他眼前:照片里青铜马车的车轮影子,正好叠在他拍的电车轮胎照片上。
钟离先生的身影出现在展厅入口时,胡桃正趴在展柜上拍唐代的骆驼俑。“刚在楼上看见你们的公交照片,”他手里的公文包上别着枚“国博志愿者”徽章,“福田的设计师确实参考过古代马车的流线型,2022年那批冬奥车型的车头弧度,灵感就来自秦代铜车马的轭首。”阿黄突然想起52路车头的弧形挡风玻璃,难怪总觉得有种莫名的古朴感。
中午在博物馆餐厅吃饭时,胡桃把钟离带来的杏仁豆腐分给大家。“下午去坐141路吧,”她指着窗外驶过的双层巴士,“刚才看见车身是‘大运河文化’主题的,画着通惠河的漕运船,跟璃月港的货船可像了。”王萱立刻翻《北京公交志》:“141路用的是福田BJ6112C8BJD,柴油车,但排放达到国六标准,据说发动机是德国曼技术。”
阿黄的相机镜头突然对准餐厅窗外——辆141路双层巴士正缓缓驶过,上层的观光座位上坐满了游客,车身侧面的通惠河漕运图里,帆船与现代货轮在画面里擦肩而过。“这车型在中山见不到,”他调大焦距,“双层巴士的轴距比单层长1.2米,转弯时肯定更考验司机技术。”胡桃啃着豌豆黄笑:“你们看车身上的船,帆上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