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7章:秦地秋行,车轮碾过千年痕(5 / 6)

递来速写本,上面画着游5路与秦代铜车马的对照图——两者的轴距比例惊人相似,车轮间距都在1.5米左右。“司机师傅说,现代公交的轮距标准,最早就参考了秦直道的轨距。”她笔尖点着铜车马的缰绳,“就像你们公交人常说的,路变了,载着人的初心没变。”

    车过华清池时,阿黄忽然让司机停一下。他跳下车,用长曝光拍下绿线车灯划过唐宫轮廓的画面——宇通E12的绿色车身在夜色里拖出光轨,与宫墙的红灯笼连成条黄绿相间的线,像根缝合古今的针。

    回到西安市区已是晚上7点。阿黄带着大家在钟楼旁的泡馍馆坐下,他掏出佳能500D,把白天拍的公交照片导进龙鳞纤维小米15S Pro。芙宁娜抢过手机翻照片,突然指着张游5路的内饰图笑:“你看这座椅缝线,像不像原神里的风之翼骨架?”

    神里绫华正用手机查明天的行程:“明天去延安,要坐D5082次动车到延安站,然后转乘K1路公交去宝塔山。我查了,延安的公交有很多红色主题车,还有台仿解放卡车造型的观光车。”她把截图给阿黄看,“K1路用的是金旅客车,车身印着‘南泥湾精神’的标语。”

    阿黄啃着肉夹馍点头:“延安的公交我早有研究,2019年就实现全部电动化了,比西安还早两年。那里的充电站都建在窑洞旁边,充电桩是太阳能的,特别有地方特色。”他摸出手表,NFC界面还停留在长安通的余额页面——今天跑了87公里,花了17元公交费,“明天换手表刷延安公交卡,看看能不能用互联互通功能。”

    饭后大家沿着南大街散步,王萱突然指着辆缓缓驶过的公交叫起来:“那是西安的通宵公交!”车身上“23:00-5:00”的荧光字格外醒目,车型是比亚迪E6,车侧贴着“钟楼—火车站 24小时不间断”。阿黄立刻举起相机,长曝光把车尾灯拍成条红色光带,与钟楼的金色轮廓交叠在一起。

 &nb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