仲道刚结婚就死了,搞得像蔡琰克他一样……
还好蔡邕的好友羊续做了南阳太守,蔡家才算是有了真正的援助。
像蔡邕这种精通百家且不结党的学士,当然是最适合如今的稷下学宫的。
暂时担纲朝政的简雍,还当众奏请刘协,下诏将蔡邕从雒阳调到青州出任太学祭酒。
也就是直接将稷下学宫视为新的太学。
这也是左沅安排的。
——以这个年头的观念,刘备这是为了大兴学府而纳蔡琰,这事会被人们视为“纳贤”。
不仅是美谈,而且是能让天下轰动的大事。
因为蔡琰的嫁妆是一万三千卷书。
而刘备给出的纳彩,是把这些书印制亿万套,送给天下学子。
左沅用劝农祭将消息散布出去之后,立刻便广发通告,大量招人。
既要大量招印刷工,也要大量招募扩建城市的工人。
扩建也是真事,刘备确实打算继续扩建临淄,且不是以传统的‘回’字形在外层扩建,而是以‘田’字形向外延伸新城。
这既能避免原本的临淄城受扩建干扰,也能让整个临淄城变成一座大规模城市。
这其实并不是为了城防考虑,虽然冷兵器时代城池确实是越大越难打,但刘备并不打算把精力放在城墙上,而是要在临淄搞城市化建设。
临淄现在是核心学府城市,稷下学宫大多数学院都在临淄,对于学术中心而言,大规模城市化更有利于吸纳人才,也有利于更多人求学。
但济南、平原一带,就应该减少城市化,多搞农业乡亭。因为黄河与济水之间现在属于核心农产区,这就应该让农户们分散居住,以提升土地利用率。
施政都是看具体情况的,城市化和农村化本就应该齐头并进,而不是一刀切。
但是,但是。
扩建临淄这种营造修建之事,按说是不应该在农忙时节开工的——大伙都忙着种田,这时候想招募人手是很难的。
而且左沅给出来的工钱特别低——日结五钱,不管饭。
刘备营建东阁的时候是农闲时间,十月到一月,当时是日结二十钱还管两顿饭,那当然多的是人抢着来干活儿。
但左沅二月初招人搞土木工程,工资还低得跟现代招聘牛马一样……
要知道,上个月刘备给出来的价格,临淄周边的人都是知道的。
&