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07章 恶人左郎(二合一章节)(2 / 7)

    这能让刘备纳蔡琰之事成为美谈。

    蔡邕的影响力确实很大,毕竟蔡邕是桓帝时太傅胡广的弟子,是东观修书的负责人,还是熹平石经的发起人和编校者。

    大汉官方认定的经文,刻碑列于太学的六经,是蔡邕主持编校的。

    所以被称为天下文宗。

    只是蔡邕没能见到碑文落成就被迫害了。

    这场迫害不是因为蔡邕站错了队,而是因为蔡邕完全不站队。

    蔡邕有一个与其它名士不同的地方——蔡邕是百家学士,他不是那种操弄经义广收门徒以求六经释经权的‘名儒’,很少与当世‘贤达’来往。

    而且蔡邕吸纳百家学术,恢复六经经义原文,这当然严重影响了那些故意用另一种方式解释经义的名士的利益。

    古文今文之争,其实就是对经义解释权的争夺——实际上就是争夺教科书解释权,以篡改的方式控制知识。

    要么打算让经文含糊其辞看不懂,以便他们‘灵活’解释;要么直接篡改经义,也就是断章取义或是重新断句。

    比如“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”,只靠不同的断句,就能断出截然不同的好几种意思。

    掌握释经权,本质上就是把控知识和官位。

    也正因如此,刘宏才会让蔡邕主持修书以求公正。

    蔡邕修的官方经典,结合了部分百家学说,以相对客观的方式保持了经文原貌。

    既不拉帮结派,也不包装个带数字的组合出道,又不结党营私,还以中立的态度修书释经——这种不站队的官当然会被排挤。

    不篡改教科书反而是会落罪的……

    六经被蔡邕和卢植重新编撰后,熹平石经刻到一半,诸多名士和部分宦官便找了个由头大举攻讦蔡邕,蔡邕被当时的司徒刘郃和司隶校尉阳球流放到了并州五原。

    当时正是处置王甫案的时候,阳球栽赃的本事堪称天下少有,还好蔡邕只是校书博士,确实很难和王甫扯上关系,要不然可能不止是流放。

    ——真论起来,阳球虽说是酷吏,但也算是有公心的人,不是那种纯粹为私欲而滥权的恶徒。

    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念,一切都是以立场决定的。

    虽说转年刘宏就干掉了刘郃与阳球,赦免了蔡邕,但当时清流党和宦官斗争激烈,两边都看不惯蔡邕,蔡邕只能辗转各地避祸,这一避就是十年。

    蔡琰与河东卫家,就是在蔡邕避祸的时候结的亲,这其实是为了寻求庇护,可没想到卫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