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大人大手一挥,说:“就这样办。”
——
军营,不仅是打仗的关键,同时也是藏污纳垢的地方。
在同一天,唐风年收到朱大人的请帖,又收到一封匿名举报信。
举报的对象,就是大同总兵朱大人。
信上列举朱大人的二十条罪状,写得有理有据。
其中,最严重的一条,就是朱大人下令把死掉的兵偷偷掩埋,伪造成那些死人还活着的假象,从而达到吃空饷的目的。
此时此刻,书案上的匿名信和大红色邀请函一左一右,并列摆放。
唐风年的手指轻轻叩击书案,陷入沉思。
他暗忖:如果举报信属实,大同府的实际兵力少于账面上的兵力。
吃空饷,不仅仅是贪污的问题。
不打仗时,这个问题遮遮掩掩,捅不出大窟窿。
一旦敌人进犯,战乱生,大同府兵力空虚,凶多吉少。
不过,如果这封举报信上列举的罪状是假的,那就很可能是敌人故意挑拨离间。
唐风年早就听说过,大同府有敌人的奸细。
此时此刻,他心事重重,左右为难,不敢妄下结论,怕落进奸细的圈套里,也怕打草惊蛇,引起朱大人的忌惮,导致自己一家人处于危险之中。
他把石师爷叫过来商量。
石师爷仔细阅读匿名信之后,表情惊骇,压低嗓门,说:“风年,此事非同小可。”
唐风年点头赞同。
这甚至是他为官以来,面临的最大考验。
他慎重地说:“如果我落进敌人的圈套,冤枉朱大人,导致大同府军心涣散,敌人趁虚而入,我便无异于卖国通敌,祸国殃民。”
“如果举报信属实,而我无所作为,不把那条吃空饷的大蛀虫除掉,恐怕倾巢之下,焉有完卵?”
“等战乱来临,不仅普通百姓遭殃,我们也身在漩涡中,逃不掉。”
石师爷点头,神情凝重,愁眉不展,问:“风年,你明天去赴宴吗?”
唐风年没有胆怯,拿起那份请帖,毫不犹豫地道:“当然要去。”
“不入虎穴,焉得虎子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