局还未开场前,潘昕然、许持节、段昊初三人便下楼为南方士子助阵,只剩林向安与沐云衡留在二楼雅室。
林向安低调,一般情况下,不爱主动出风头,只当看戏;
沐云衡顾及颜面,也不好贸然出面。
二人对坐品茗,偶尔听得楼下说书人评点,别有一番乐趣。
见林向安神色从容,沐云衡忍不住笑问:“林兄,你看这一局,哪边更有胜算?”
林向安放下茶盏,并未正面回答他的问题,只含笑反问:
“沐兄,你不觉得这茶馆妙不可言吗?”
“此话怎讲?”
“这漕船压断运河脊,看似指漕运繁忙,实则暗指南赋税重,却偏偏成了北士题;
而雁塔占尽春风名,借用典故看似指科举及第,实则暗讽北方的科举弱势,却落到南士头上。
这不正是方才两边争端的症结?”
看似公平地抽签选题,其实步步设局,故意为之。
而南北冲突,积怨已久,并不是一个茶馆能够解决的。
茶馆借此炒话题,转移两边冲突,平息风波。
扩大自己的知名度,还为自己所用,将利益最大化。
可真是好算盘。
输赢恐怕早有数了。
沐云衡怔了怔,随即会意,轻叹:“原来如此……竟是刻意为之。”
这六位士子的水准,自是差不了多少,皆是在士林中略有小名的才俊。
若说在这种众目睽睽、高压之下,还能灵感乍现,写出惊世骇俗的佳句,那也未免太过理想。
所以这一局的整体水准,大抵相差不远,难有压倒性高下。
既如此,为了第三局能更有看头,第二局的结果便不难猜测。
或定为平局,或稍稍偏向北方一边。
这样一来,既保了势均力敌的张力,又能将文斗推向高潮。
至于那位老太史,官场打磨数十年,更晓得“和而不同”
、“分寸有度”
的要义。
定会巧妙地平衡局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