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98章 谜题(3 / 4)

>段昊初点了点头。

林向安沉吟片刻,并未立刻开口解释。

这谜底既是江南名楼之一,得先理清这‘江南’指的是哪块地方。

早期的江南,泛指长江中游以南的广大区域。

但自唐宋之后,随着政治与经济中心东移,江南的核心逐渐固定在长江下游南岸,也就是如今的太湖平原和浙东浙西一带。

然而后期,江南更趋狭义,指经济最达、文化最昌盛的核心区,也就是八府一州。

苏州、松江、常州、镇江、杭州、嘉兴、湖州、太仓直隶州,这才是文人墨客口中的‘江南’。

不同时期的江南名楼,那么也会有所差异。

至于‘江南三大名楼’,主流说法是:滕王阁(南昌)、黄鹤楼(武汉)、岳阳楼(岳阳)。

虽说地理上略有出入,但其地位早已越方位,更多取其诗文传颂、历史情感和文化象征。

其他的江南名楼,与这三座相比,稍显逊色。

如此一来,不管从文化划分,还是地域区别,这滕王阁与谜底最为契合。

但谜底还有后面的诗句,这才是难点。

林向安这才缓缓开口,轻声解释:

“谜面前两句‘金陵王气黯然收,三山半落凤凰游’,

金陵即南京,曾为古都,历史变迁,曾经的辉煌已经消失。

而‘三山’即指南京附近的三座山,也就是三山矶。

‘半落’形容山势若隐若现。

‘凤凰游’借用李白《登金陵凤凰台》的诗句,指凤凰在飞翔。

这句描绘南京山水景色,凤凰台是南京的着名景点。”

林向安说到此处,四下已有数人悄悄靠近,听得认真。

“但若止步于此,便落入谜面的‘陷阱’。”

“第三句‘有客登楼挥玉麈’,玉麈是古时文人谈玄论道时所持的拂尘,象征身份和风雅。

‘登楼’加‘挥麈’,已暗示此人非俗客,是登高抒怀、谈文论艺。”

“而最后一句‘却道澄江静如练’,出自南朝诗人谢朓之手,是形容清澈的江水像一条白练。”

说到这里,大家慢慢也反应过来了。

林向安缓缓道来:

“这谜面假装在描述南京的凤凰台,实则通过一连串典故与诗句,

巧妙地引出《滕王阁序》的背景与氛围。

有人登楼吟诗,念了‘澄江静如练’,而谢朓这句诗的上句便是‘余霞散成绮’。

所以这谜底,自然就是‘滕王阁’加上‘余霞散成绮’。

段昊初这才恍然,啧啧称道:

“妙极了!

这谜语就像是设了一重壳,利用了古诗的‘对句’和文化典故,把两个不直接相关的东西,南京和滕王阁,通过诗意串联起来了!”

他话音刚落,旁边一名年纪稍长、穿着湖蓝直裰的读书人已听得入神,情不自禁也赞了一声:

“不仅借诗对句来隐线索,还用典故错位来考人心思。

这位公子的解释,真是层层剥笋,一下子便让人豁然开朗。”

话音未落,又有一位白面青年接道:

“是啊,我方才只觉句句熟悉,却始终连不起来。

听公子这一番讲解,才知此谜并非解字猜物,而是以诗通心,借文会意,实属上乘之构。”

话一说完,四周便有几人纷纷点头附和。

不少人目中更露出几分敬意。

林向安闻言,只略一拱手,语气温和而有分寸:

“承蒙厚爱,不敢当。

眼下屋内尚有不少好题,大家才思不俗,不妨再走走看看,也许还能有所斩获。”

并不想过多变现,林向安顺势将众人的关注引回灯谜上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