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啊,我正打算买些小东西回去,就让他一块儿捎上。”
两人正说着话,王和信便端着木盆从外头进了侧屋。
木盆里是他们在混堂时换下的衣物,因天气太冷,临走前用烘笼稍微烘过一会儿。
图片来源于网络,把烘笼放到这个架子里面,可以烘衣服
不然湿衣服一旦带到外面,很容易被冻硬,不但难干,还可能损坏。
可时间紧迫,衣服没来得及完全烘干就回来了,还得摊开晾晾。
他便将衣物一件件搭在屋里的木架上。
明儿白天再问问外头有没有能晒衣服的地方。
这边林远进屋后,便将枣炭点燃,添进了烘笼,又走到窗边,轻轻开了个小缝透气。
烘笼大概是这样的,有多种样式,图片来源于网络
这烘笼是他们搬进屋时原本就备着的,如今正好用上。
他把烘笼挪到林向安和段昊初身边。
让两人暖和些。
这边没说几句,段昊初便开始连连打哈欠。
林向安见状,便笑着劝他快回去睡觉,有事明天再说。
有烘笼在,林向安便坐到书案前,准备梳理一下近期的花销,以及想想接下来的打算。
便让林远、王和信两人进屋去睡,不必守着他。
从家里出到京师,运河加上陆路混合行程,只算基本的花销,他们三人差不多就花费了将近一百二十两。
这还是后面遇上张书淮三人,平摊了一部分的。
再加上自己零零散散买的读书方面的物品,以及到北方寒冷,添置的防寒物品等,差不多花费了将近两百多两。
到目前为止,七七八八,差不多花费了将近三百五十两了。
即便手里有钱,但也不能坐吃山空。
日后他读书复习,也没什么需要照顾的,林远、王和信也没有什么事干,不妨考虑如何让两人赚钱。
若是会试顺利,加上之后的殿试,想来就最快都到四月中旬了。
人闲了容易惹事,之前的昭庆寺两人就各种调皮,如今到了京师,这里环境比寺庙更复杂。
还是得给林远、王和信找点事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