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sp;“我就是想问问你,上次你去那个《中华诗词大会》,真就现场背了那么多首诗?节目组真没给你准备提词器或者剧本?”
“真没啊,龙叔。”
顾清失笑,摇了摇头,“都是即兴的,当时台下那么多专家学者看着呢,用提词器不是一眼就被拆穿了。”
“哇!好劲啊!”
陈龙大哥闻言,立刻瞪大了眼睛,像是听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,忍不住用粤语惊叹出声,
随即又切换回普通话,语气充满了佩服:“你到底是怎么做到的?你这脑袋是怎么长的?也太聪明了吧!天才,你真是天才!”
作为从上世纪摸爬滚打过来的老派电影人,陈龙大哥内心深处特别尊重和羡慕那些有一技之长,
尤其是“有文化”、“有墨水”的人。
这或许也源于他早年因家境贫寒、学戏辛苦而未能接受系统教育,内心深处对知识怀有一份敬畏,甚至些许不易察觉的自卑。
因此,
顾清在节目上那种胸藏万卷、口吐莲花的才子形象,尤其是与人对抗连续背出两百多首含有关键字的诗词,
在他眼中简直是神乎其技,让他佩服得五体投地,羡慕不已。
“龙叔,您可千万别这么说。”
顾清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,半是谦虚半是真诚地回应道,“您一个人能学会那么多门外语,能和世界各地的人交流;
又能打又能演还能自己拍电影,做导演、做动作指导,您这才是真正的天才,我跟您比,还差得远呢。”
他这话并非完全客套,
陈龙大哥那仿佛铁打的身体、永不停歇的精力以及在国际影坛取得的巨大成就,本就是无数人难以企及的天花板。
“哈哈哈,没有没有,”
陈龙大哥被反向夸赞,乐呵地大笑起来,摆着手,“我那些外语啊,都是半桶水,唬唬人还行,
真要说流畅交流,也就只能讲个两三句日常用语,跟你这满肚子学问比不了,比不了。”
他笑完,又像是想起什么,饶有兴致地追问:“对了,顾清,看你这么会背诗,作的词、写的曲也都古意盎然,韵味十足,你平时是不是经常看古书?”
“嗯,四书五经都粗略地看过一些。”顾清点点头。
“哈哈,《四书》我小时候我师傅于也逼着我背过!”
陈龙大哥像是找到了共同话题,谈兴更浓,甚至带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