。
如今将士们士气大振,已击退了来犯的胡骑。
楚地送来的不是物资,是暖,是底气!”
秦斩拿着信,走到窗前,看着窗外渐渐放晴的天空。
系统界面再次弹出,上面的数据让人欣慰:
“楚地支援边关效果评估:
1边关将士御寒率:从3o提升至1oo,因严寒导致的非战斗减员降至o;
2风寒病患治愈率:从6o提升至9o,现存病患仅1o人,均已好转;
3将士体力维持率:因蒸米团的供应,将士野外作战续航能力提升3o;
4将士满意度:达98,抽样调查显示,95将士认为‘楚地暖让他们感受到了大秦的温暖’;
5边防稳固性:胡骑侵扰频次从每日3次降至o次,边关防线安全系数提升至98。”
秦斩嘴角忍不住上扬,他拿起笔,给楚地的李婶、素问、张阿伯写了一封信,告诉他们边关的好消息,还有将士们对“楚地暖”
的感谢。
信的最后,他写道:“大秦的疆土,是靠边关将士的血和汗守着的;而将士们的冷暖,是靠咱们每一个大秦百姓的手护着的。
楚地暖,暖的是边关,更是大秦的人心。”
写完信,秦斩把信交给驿卒,看着驿马消失在驿道尽头。
他走到院子里,雪已经停了,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来,落在地上的积雪上,反射出温暖的光。
他忽然想起李婶绣在丝袍上的“楚暖”
二字,想起素问陶罐上的服药说明,想起张阿伯蒸米团里的蜜糖——这些都是楚地百姓的心意,也是大秦百姓的心意。
或许,大秦之所以能安稳,就是因为不管是楚地的织娘,还是关中的农夫,不管是咸阳的官员,还是边关的将士,都把彼此当成一家人,把大秦的疆土当成自己的家。
你有难,我来帮;我有困,你支援,这样的大秦,才能在风雪里站稳脚跟,才能在岁月里慢慢强大。
又过了半个月,第二批“楚地暖”
物资也送到了边关。
这次,除了丝袍、药丸和蒸米团,还有楚地学堂孩子们画的画——画上是楚地的稻田、关中的麦田、边关的雪山,还有穿着丝袍的将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