调新米,立刻打开仓门,一袋袋新米被搬上马车,运往临时的作坊,蒸米团的香气很快飘满了整条街。
秦斩站在联络处的窗前,看着外面忙碌的身影,心里忽然一暖。
就在这时,眼前闪过一道淡蓝色的光,系统界面缓缓展开,上面的数据正随着众人的行动不断更新:
“楚地支援边关物资筹备进度:
1御寒丝绸:织坊投入织娘2oo人,采用‘五层织法+芦花填充’工艺,预计每日产出丝袍3oo件,御寒效果较普通丝袍提升4o,可抵御零下15度严寒;
2风寒药丸:楚地医署投入医师5o人、学徒1oo人,以‘枇杷叶+生姜+甘草’为核心配方,采用蒸馏提炼工艺,预计每日产出药丸5ooo粒,经临床验证,对风寒咳嗽治愈率提升3o,服药后症状缓解时间缩短至2小时;
3耐饿蒸米团:调用楚地新米1o万石,采用‘三蒸三晒’工艺,单个米团重量2oo克,热量相当于3碗白粥,耐饿度较普通干粮提升25,常温下可保存7日;
4运输方案:已协调楚地水师调运漕运船2o艘,预计3日内抵达咸阳,结合陆路马车运输,全程耗时可缩短至7日,较常规驿道运输快5o;
5护送力量:楚地巡守队抽调1oo名精锐,配备御寒装备与除雪工具,确保物资运输安全。”
秦斩逐行看着,目光在“御寒效果提升4o”
“治愈率提升3o”
上停了许久。
他想起去年楚地遭遇秋汛时,是咸阳派来的工匠帮忙加固河堤,是关中送来的粮食帮着度过难关——如今边关有难,楚地也该挺身而出,这才是大秦一家亲的模样。
两日后,第一批御寒丝袍、风寒药丸和蒸米团就已备好。
咸阳城外的漕运码头,2o艘漕运船整齐地停在河边,船上堆满了打包好的物资,丝袍用防潮的油布裹着,药丸装在密封的陶罐里,蒸米团则放在铺了棉絮的木箱中。
李婶、素问、张阿伯站在码头边,看着工人往船上搬东西,脸上满是期待。
“将军,你看这丝袍,我让人在领口绣了‘楚暖’两个字,将士们看到,就知道是楚地送来的。”
李婶拿起一件丝袍,领口处的“楚暖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