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还有几个关中的桑农,在渭水岸边选了一块地——这里离水源近,土壤是肥沃的黑土,和云梦泽的土壤很像,很适合种桑苗。
送桑苗来的是楚地寿春织坊的老桑农张阿公,头全白了,却精神矍铄,手里总拿着一把小锄头。
他蹲在地里,用小锄头挖了个坑,把桑苗放进去,然后小心翼翼地填上土,动作轻柔得像在抱孙子。
“这桑苗娇贵,”
张阿公一边填土一边说,“云梦泽的水土软,关中的水土硬,刚开始要多浇水,少施肥,等活过来了再施草木灰。”
关中的桑农李大叔凑过来看了看,皱着眉说:“张阿公,咱们关中种桑苗,都是用粪肥,草木灰能行吗?会不会不够肥?”
张阿公直起身,拍了拍手上的土:“李大叔,这您就不知道了。
桑苗刚活过来,根细,粪肥太烈,容易烧根。
草木灰温和,还能防虫,等桑苗长到半人高,再施粪肥,长得快,叶子还亮。”
他从布兜里掏出一包桑叶,递给李大叔,“您看,这是云梦泽的桑叶,比关中的桑叶大,还厚,养出来的蚕吐的丝又细又亮。”
李大叔接过桑叶,摸了摸,确实比关中的桑叶厚,颜色也更绿。
他点了点头:“行,那咱们就按张阿公的法子来,肯定能把桑苗种活!”
秦斩看着他们讨论种桑苗的法子,系统界面弹出淡蓝色的光纹:“关中试验桑园启动,云梦泽桑苗适配度初步评估为7o,结合楚地种植技术后,预计成活率可达85。
桑苗生长期约三个月,届时可进行次桑叶采摘,初步满足咸阳织坊3o的蚕丝需求。”
光纹消散时,张阿公已经带着桑农们开始种第二棵桑苗了。
李婶和王伯也没闲着,李婶帮着浇水,王伯则在一旁观察,时不时问张阿公几个问题,比如桑苗多久浇一次水,叶子长到多大可以采摘。
“王伯,”
李婶一边浇水一边说,“等桑苗长好了,咱们就能用关中的蚕丝织锦缎了,到时候再掺点楚地的技法,织出来的丝绸肯定更好看!”
王伯点头,目光落在桑苗上:“要是真能种活,以后就不用从楚地运蚕丝了,省不少事。
我之前织的云气纹,要是用云梦泽的蚕丝织,肯定比之前亮。”
秦斩笑着说:“等桑苗长好,咱们可以试试织一种新的纹样,把关中的云气纹和楚地的凤凰纹结合起来,再加点西域的胡杨林,说不定能成新的招牌。”
王伯眼睛一亮:“这个主意好!
不同地方的纹样融在一起,既好看,又有特色,西域的客商肯定喜欢!”
接下来的几个月,秦斩经常去试验桑园。
桑苗长得很快,刚开始还蔫蔫的,浇了几天水后,就慢慢挺直了腰,长出了新的叶子。
张阿公和李大叔每天都来地里,观察桑苗的长势,时不时松土、浇水、施草木灰。
七月的时候,桑苗已经长到半人高了,叶子长得又大又厚,绿油油的,像一块块小扇子。
张阿公看着桑苗,笑得合不拢嘴:“将军,您看,这桑苗长得比在云梦泽还好!
关中的水土确实好,就是刚开始要多费心。”
秦斩看着满眼的绿色,心里很欣慰。
系统界面弹出淡绿色的光纹:“试验桑园桑苗成活率达9o,出预期5。
次桑叶采摘可收获约5oo斤,可喂养蚕茧约2oo斤,预计能产出蚕丝约5o斤,满足咸阳织坊35的蚕丝需求。”
采摘桑叶那天,织坊的织娘们都来了。
李婶带着楚地的织娘,王伯带着咸阳的织娘,还有几个西域的商人,也跟着来看热闹。
张阿公和李大叔拿着镰刀,小心翼翼地采摘桑叶,织娘们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