需求结合,比如这渭水波纹,就是个好主意。”
阿绣点点头:“我听来买锦的咸阳人说,他们常去渭水边踏青,所以就织了这纹样,果然好卖。
下次我还想织些麦田纹,听说关中的农夫喜欢。”
秦斩刚要说话,就听见一阵争执声从北边传来。
顺着声音走过去,看见两个摊主正吵得面红耳赤——一个是卖关中面食的老周,另一个是卖楚地米糕的陈叔。
老周的摊子上,摆着刚出锅的油饼,金黄酥脆,旁边的陶盆里盛着臊子面;陈叔的摊子上,放着蒸好的米糕,有红枣馅的,也有豆沙馅的。
两人围着一个竹筐,争得不可开交。
“你凭什么占我这边的位置?”
老周指着竹筐,“这筐是我早上先放这儿的,你怎么把米糕摆过来了?”
陈叔也不服气:“这市集又不是你家的!
之前按官差划的线,我就该在这儿。
现在说‘灵活经营’,我摆得近点怎么了?客人买了我的米糕,还能去你那儿买油饼,不是更好?”
“好什么好!”
老周急了,“我这油饼要趁热卖,你这米糕的热气都飘到我油饼上了,客人还以为我这油饼不脆了!”
周围的食客都围过来看热闹,有人劝:“都是小本生意,别吵了。”
也有人说:“老周,你就让让陈叔呗,他这米糕确实好吃。”
秦斩走过去,先拿起老周的油饼尝了一口,又拿起陈叔的米糕咬了一口,然后对两人说:“老周,你的油饼酥脆,就是有点干;陈叔,你的米糕软糯,就是有点甜。
不如这样,你们俩合作——客人买油饼,送一小块米糕解腻;买米糕,送一小碗老周的面汤,这样不是双赢?”
老周和陈叔对视一眼,都愣了。
老周先反应过来:“对啊!
我这油饼确实干,配着米糕正好。”
陈叔也笑了:“我这米糕甜,就着面汤吃,不齁嗓子。”
两人立刻动手,把摊子往中间挪了挪,老周还在油饼摊前挂了个牌子:“买油饼送米糕”
,陈叔也在米糕摊前挂了个牌子:“买米糕送面汤”
。
没过多久,就有客人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