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先把梨收起来,别磕坏了。”
阿福抬头看见秦斩,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:“秦大人,您快说说,这按个卖的规矩哪有道理啊?”
秦斩没说话,目光扫过市集,很快落在李婶的桑椹糕摊前。
那里围了更多人,李婶握着擀面杖站在蒸笼旁,脸色涨得通红,手却抖得厉害。
官差正拿着尺子量她刚蒸好的桑椹糕,一块糕差了半分,就被扔回竹筐里。
“您看看!”
李婶把擀面杖往案板上一拍,声音带着哭腔,“我做了三十年桑椹糕,凭的是手感,揉面要揉够百下,糖要按桑椹的甜度加,哪能跟尺子比?差半分就不是好糕了?这规矩是要把咱的手艺逼死啊!”
案板上的桑椹糕散着热气,有的被尺子划了印子,有的因为“尺寸不够”
被堆在一边,看着让人心疼。
买糕的妇人也帮腔:“李婶的糕是咱寿春最好的,我娃就爱吃,差半分怎么了?味道没变啊!”
官差刚要反驳,秦斩走了过去。
他抬手按了按腰间的铜佩,淡蓝色的系统界面在眼前弹开,红色的提示字闪得刺眼:“寿春市集规范化推行两日,商贩灵活经营空间缩减4o,交易量较前日下降2o,商户投诉率回升至18,顾客满意度降至75。”
秦斩盯着界面上的数字,又看了看眼前的景象——阿福摊前没人敢买梨,李婶的桑椹糕堆在案板上,卖鱼的老周蹲在河边,桶里的鲫鱼翻着白肚皮,官差不准他按斤卖,说要按条算,大鲫鱼和小鲫鱼一个价,顾客宁愿走老远去城外买,也不愿在这买亏了。
“把模板细则给我。”
秦斩伸出手,声音不高,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道。
为的官差愣了愣,不情愿地把册子递过去。
秦斩翻开,里面密密麻麻写着“统一尺寸”
“统一售价”
“统一计量方式”
,连布的宽度、糕的厚度、鱼的大小都定了死规矩,完全没提楚地的实际情况。
他把册子扔在公平秤旁的石桌上,“啪”
的一声响,震得桌上的秤星都晃了晃。
“楚地的市集,要的是活气,不是死规矩。”
秦斩的目光扫过三个官差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