寿春市集记:互助金暖烟火巷
暮春的寿春,晨光刚漫过南城门的青砖,市集里已飘起了热汤的香气。
卖胡辣汤的王二嫂正用长勺搅动锅里的辣油,眼角余光瞥见管理队的方向围了圈人,连隔壁卖水果的李三都顾不上摆他的青杏摊,踮着脚往那边凑。
王二嫂擦了擦手,也端着汤勺挤了过去——只见管理队的老周手里捧着本厚厚的账本,案前还立着块新木牌,上面用红漆写着“寿春市集互助基金”
七个字,墨迹还带着点潮气。
“诸位乡邻静一静!”
老周清了清嗓子,声音透过市集的嘈杂传开来,“这互助基金,是秦将军提议设的。
咱们做小买卖的,谁没个难处?货物被雨泡了、家里人突然生病要抓药,但凡遇到这类事,都能来咱管理队申请补助。”
他翻开账本,指着上面的字迹,“这里记着每一笔钱的来处——秦将军先垫了五十贯做底子,后续咱们每个摊位每月自愿缴两文钱,多缴不限,账本天天摆在这儿,谁都能看,保证一分一厘都用在大伙儿身上。”
人群里顿时起了小声议论。
卖布的赵掌柜摸着山羊胡,皱着眉道:“两文钱倒不多,可这钱真能到咱们手里?别到时候记了账,要用时又找不到了。”
旁边卖陶罐的刘娃子也跟着点头,他去年冬天拉陶罐的牛车翻了,碎了半车货,没处凑钱补货,差点就弃了摊位,这会儿听着虽心动,却也犯嘀咕。
“赵掌柜这话问得在理!”
老周把账本往前递了递,让众人看得更清楚,“咱们定了三条规矩:第一,申请补助要填单子,写明难处,由三个摊位的乡邻做见证;第二,每月初一当众对账,收了多少、支了多少,一笔笔念出来;第三,秦将军说了,管理队的人谁也不许碰这基金,专门找了市集里的张阿伯来管账——张阿伯卖了三十年米,为人最是公道,大伙儿信得过吧?”
众人的目光齐刷刷落在刚提着米袋走过来的张阿伯身上。
张阿伯年近六十,背有点驼,手里的米袋还沾着稻壳,闻言笑着把米袋放在案边:“老周说得没错,我这把老骨头别的不行,记账认死理,谁也别想在我这儿蒙混过关。”
他拿起账本翻了两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