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禾这孩子心细!
说起来,自从用了新染料,来买布的人都多了。
昨天有个从咸阳来的商队,见了咱们的蓝布,一下子就订了五十匹,说要运回去做长衫呢!”
这话刚落,织坊外就传来了马蹄声。
一个驿卒勒住马,手里举着封信跑进来:“秦将军!
庐江郡送来的信,说那边的桑苗都活了,问什么时候能送三眠蚕种过去。”
秦斩接过信,快扫了一眼,心里有了主意。
三眠蚕是“丝绸织造”
模板里提到的关键,比普通蚕吐丝量多三成,丝质也更亮,正好配新染料织丝绸。
他转头对李婶说:“李婶,你跟几个老手织女准备下,下周咱们先试着织一批丝绸,用新染的红绸做样布,给商队看看。”
李婶一听这话,眼睛都亮了:“织丝绸?咱们也能织那稀罕物?”
她活了大半辈子,只在寿春的富户家里见过丝绸,软得像云,价格却贵得吓人,没想到自己也能亲手织。
“能。”
秦斩肯定地点头,“我已经让人去咸阳请织娘了,她们会带花楼织机的图样来,到时候咱们照着做,再学织纹样。
以后咱们织的丝绸,不仅要在楚地卖,还要通过驿路运到其他郡去。”
织女们听到这话,都停下手里的活,围了过来。
有个叫春桃的年轻织女,手里还攥着梭子,激动地说:“将军,我以前跟我娘学过织简单的花纹,到时候我一定好好学!”
“对,咱们都好好学!”
其他织女也跟着附和,院子里的气氛一下子热闹起来,机杼声似乎都比平时更轻快了。
接下来的几天,织坊里忙得脚不沾地。
秦斩带着铁匠们照着图样打花楼织机的零件,木槌敲打的声音从早到晚不停歇;李婶和织女们则忙着整理棉线,把新纺的细线绕成线轴,分类放在竹筐里;素问和阿禾每天都去染料田,看着农户们照料红花和蓼蓝,偶尔还会帮着防治病虫害。
这天午后,咸阳来的织娘终于到了。
领头的织娘姓苏,约莫四十岁,手里提着个木盒,里面装着织丝绸的工具。
她刚走进织坊,就被院子里晾晒的布料吸引了: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