起,像一热闹的曲子。
窗外的太阳升得更高了,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,照在细匀的棉纱上,泛着柔和的光。
他知道,这不仅仅是纺车的改良,更是楚地百姓日子的改变——那些曾经因为贫困而紧锁的眉头,现在渐渐舒展开了;那些曾经因为辛苦而疲惫的脸庞,现在有了笑容。
几天后,织坊的第一批新棉布织好了。
李婶摸着布面,比她想象中还要软和,她特意留了一块,想给小石头做件新衣裳。
翠儿则织了一小块青色的布,裁成了书袋的样子,送给了阿禾。
阿禾拿着书袋,跑到学堂,举给小柱子看,小柱子羡慕得不行,拉着阿禾问什么时候能有自己的。
秦斩则带着铁匠老李和织坊掌柜,去了庐江的乡下。
他们选了一块靠近水源的田,开始试种红花和蓼蓝。
农户们一开始还有些犹豫,怕种染料不如种粮食稳妥。
秦斩亲自示范怎么播种,怎么施肥,还承诺要是收成不好,织坊照价赔偿。
李婶的兄弟李二柱第一个报名,他家里有三亩田,除了种两亩粮食,剩下的一亩全种了红花。
转眼到了夏天,染料田丰收了。
李二柱拉着一车红花来织坊,看着织坊的人把红花泡在水里,熬出鲜红的染料,再把白布放进去,不一会儿,白布就变成了鲜艳的红色,他高兴得直搓手:“这染料比我想的还好用!
明年我再多种两亩!”
织坊里,织女们忙着染布、织布。
红色的布像晚霞,蓝色的布像天空,黄色的布像阳光,五颜六色的布挂在织坊的院子里,像一道彩色的瀑布。
张老板再次来收布时,看到这些彩色的棉布,当场就订了上千匹,还说要把布卖到楚国的旧都郢城去。
小石头背着李婶用新棉布做的书包,在学堂里特别神气。
书包是青色的,上面还绣了一朵小小的荷花,是李婶照着织坊里的花纹绣的。
小柱子也有了自己的书包,是黄色的,他天天背着,生怕弄脏了。
阿禾则用自己种的蓼蓝染了一块布,送给了学堂的先生,先生拿着布,笑着说要做一件新衣裳,上课的时候穿。
秋末的时候,寿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