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57集 医署里的新学徒(9 / 10)

学堂很快就建好了,里面摆着几张木制的桌子和椅子,墙上挂着草药的图谱。

开学那天,十几个孩子背着布书包,兴高采烈地来上学,他们大多是流民的孩子,以前没机会读书,现在终于能在学堂里学习了。

“今天咱们先学认草药,你们看这个,是蒲公英,能清热解毒……”

阿禾站在讲台上,手里拿着一株蒲公英,认真地给孩子们讲课。

他的声音虽然还有点稚嫩,却很清晰,孩子们听得格外认真,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他手里的蒲公英。

素问站在门口,看着这一幕,脸上带着温柔的笑容。

秦斩走过来,站在她身边,也看着学堂里的景象:“没想到阿禾还挺会教书的。”

“是啊,他不仅医术好,还很有耐心,是个好老师。”

素问点点头,又说:“等这些孩子学好了医术,就能去村里给百姓看病,咱们庐江郡的医疗就更普及了。”

秦斩看着素问,又看了看学堂里的孩子们,心里满是感慨。

他想起刚到庐江郡时,这里还是一片凋敝,百姓们吃不饱、穿不暖,还有很多人染病得不到治疗。

而现在,庐江渠的水灌溉着万亩农田,医署的医者为百姓治病,学堂里的孩子们在学习知识,整个庐江郡都充满了生机和希望。

“素问,谢谢你。”

秦斩突然说,“如果没有你和医署,庐江郡不会这么快安定下来。”

素问笑着摇摇头:“不用谢我,这是我应该做的。

再说,要是没有你建庐江渠、建隔离棚、调运药材,我一个人也做不了这么多。

你帮百姓解渴,我帮百姓治病,咱们各司其职,才能让庐江郡变得更好。”

秦斩点点头,心里很认同素问的话。

他知道,治理楚地,不仅需要军事上的平定,更需要民生的改善——需要庐江渠的流水,需要医署的草药,需要学堂的书声,需要像素问、阿禾这样的人,用仁心和汗水,浇灌出楚地的春天。

秋收的时候,庐江郡的田野里一片金黄。

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秆,风吹过,稻浪翻滚,出沙沙的声响。

张阿伯带着百姓们在田里收割稻谷,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。

素问、阿禾和秦斩也来了,他们跟着百姓们一起割稻子,虽然动作不如百姓们熟练,却很认真。

阿禾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稻谷,兴奋得不行,手里拿着镰刀,跟着张阿伯学习割稻子,脸上沾了泥土也不在意。

“阿禾,你看,这稻穗多饱满,今年肯定能有个好收成!”

张阿伯笑着说,他擦了擦额头的汗,又说:“多亏了秦将军挖的庐江渠,不然今年旱情,咱们肯定没收成;也多亏了素问先生的医署,让咱们有病能治,才能安心种地。”

阿禾点点头,看着金黄的稻穗,心里满是感动。

他想起自己刚到医署时的样子,怯生生的,连草药都认不全;而现在,他不仅能独立给百姓看病,还能教孩子们学医术,能和大家一起分享丰收的喜悦。

他知道,这一切,都离不开素问先生的教导,离不开秦将军的支持,离不开庐江郡百姓的信任。

傍晚的时候,百姓们在田埂上摆起了宴席,桌子上摆满了新煮的米饭、炒的青菜,还有几条刚从云梦泽里捕来的鱼。

张阿伯端着一碗酒,走到秦斩和素问面前:“秦将军,素问先生,这碗酒我敬你们!

谢谢你们为庐江郡做的一切!”

秦斩和素问接过酒,和张阿伯碰了碰碗,一饮而尽。

酒很烈,却带着丰收的喜悦和百姓的情谊,暖在心里。

阿禾坐在一旁,手里捧着一碗米饭,大口地吃着。

新米的香味很浓,比他以前吃过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