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处还密密麻麻写着批注:某处水源需过滤后饮用,某时需焚烧艾草消毒,甚至连孩童便后洗手的细节都有记载。
他脸上掠过愧色,起身再拜:“姑娘教训的是。
我国医官只知寻药,却不知这些关窍。”
素问忽然将图谱推到他面前:“这副本,我可赠予燕国。”
韩平惊喜交加,刚要谢恩,却听她话锋一转:“但有两个条件。”
二、授人以渔
第一个条件,是燕国必须按图谱记载开辟药田,严禁采挖野生药材。
“使者请看,”
素问展开赵地药田舆图,上面用不同颜色标注着轮作地块,“赵地药田若连作三年,续骨草便会叶片黄。
燕国地域广袤,更该按节气种植,让土地有休养之机。
若一味滥采野生药材,不出五年,辽河两岸的马齿苋怕是要绝迹了。”
韩平想起去年为凑药材,百姓将河岸的野草挖得连根都不剩,如今听这话,后背竟渗出冷汗。
他连忙应下:“姑娘放心,我国必设专人看管药田,按图谱时令种植。”
第二个条件,是燕国需选派医官来邯郸传习所学习,至少要学会“隔离、消毒、溯源”
三则防疫法。
“痢疾虽能靠马齿苋止泻,但若源头的污水没处理,病人粪便没焚烧,治好了一个,还会染上好几个。”
素问指着图谱里的防疫图谱,“这些法子,不是看一眼就能学会的。
贵国医官需在这里住满三个月,亲手操作过器械煮沸、水源过滤,才能回去教更多人。”
韩平起初有些犹豫——让本国医官留在赵国学习,总像是矮了一截。
但转念想起那些每日更新的死亡名录,终是咬牙应允:“便依姑娘所言!
我这就修书回国,选最得力的医官来此。”
素问这才让学徒取来新抄的图谱副本,用锦缎仔细包裹好。
韩平捧着沉甸甸的竹简,只觉比那两颗东珠还要贵重,他忽然想起临行前燕王的嘱托,又问道:“姑娘就不怕……燕国学会这些法子,将来对赵国不利?”
素问正看着窗外传习所的方向,那里有学徒正在晾晒艾草,青灰色的烟霭里飘来草木清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