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经营。
你不仅售假,还伪造印记,罪加一等。”
她转头对王二柱说:“将他的药材全部没收销毁,再通报全城,让所有人都知道伪造印记的下场。”
赵三被押走时,哭天抢地,却无人同情。
经此一事,药商们更加敬畏商盟规矩,再没人敢有丝毫懈怠。
医署也趁机改进了印记的防伪措施,在印泥中加入了只有在特定光线下才能看见的草药粉末,彻底杜绝了伪造的可能。
第四章药市新生
夏末的邯郸药市,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热闹。
清晨的阳光洒在青石板路上,映出药材商们忙碌的身影。
他们将检验合格的药材整齐地摆放在铺面上,每一包药材都贴着醒目的“医”
字印记,有的还特意将带有暗记的包装纸展示给顾客看。
百姓们放心地挑选着药材,不时向掌柜询问用药方法,掌柜们也耐心解答,脸上满是笑意。
“张掌柜,你这带印记的黄芪怎么卖?”
“一文钱一两,保证是正宗的北黄芪,你看这断面,纤维细密,还有豆腥味。”
回春堂的铺面前排起了长队,掌柜的儿子正忙着给顾客称药,掌柜自己则在一旁指导学徒辨别药材。
“以前一天卖一担就不错了,现在一天能卖三担,还得提前备货。”
掌柜笑得合不拢嘴,对前来巡查的素问说道,“多亏了姑娘成立商盟,这生意比以前好多了!”
素问笑着点头,目光扫过整个药市。
东区的老字号生意兴隆,西区的小商贩也规规矩矩,再也见不到以前以次充好、欺瞒顾客的景象。
药商们之间还形成了互助的风气,哪家药材短缺,别家会主动调剂;哪家遇到辨别不了的药材,会一起送到医署请教。
更让人欣喜的是,周边郡县的百姓也听闻了邯郸药市的“放心药”
,纷纷慕名而来。
有的甚至赶几十里路,只为买几两带印记的当归、党参。
药市的规模越来越大,原本只有百十家商户,如今新增了几十家,还带动了周边的客栈、饭铺生意。
一日,魏地的药材商领带着几大车药材来访。
他特意带来了当地的特产党参,想要加入邯郸的药材商盟。
“我们魏地的党参品质优良,就是因为前些年假药太多,卖不上价钱。
听闻邯郸商盟规范严格,百姓信任,我们也想沾沾光,让魏地的好药材能卖个好价钱。”
素问欣然应允。
她提出,魏地药材若要进入邯郸市场,需先经过当地医官检验,出具证明后,再由邯郸医署复检,合格后方可贴上印记售卖。
魏地商连连答应:“只要能让百姓放心,再多的检验我们也愿意!”
此后,越来越多周边郡县甚至邻国的药材商加入商盟,邯郸药市渐渐成了北方的药材集散地。
不同地域的药材在这里汇聚,不同流派的医术在这里交流,医署的传习所也因此吸引了更多学徒,不少药商的子弟也纷纷前来学医,想要更好地了解药材、服务顾客。
这日,素问正在药田查看新种的当归,李伯兴冲冲地走来,手里拿着一本账簿。
“素问姑娘,你快看!
这是上个月的药市统计,药材销量比去年同期翻了两倍,投诉假药的案子一个都没有!”
素问接过账簿,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数字,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。
她想起当初那个哭着来求医的妇人,想起药商们从犹豫抵触到主动遵守规矩,想起百姓们从小心翼翼到放心选购。
这枚小小的“医”
字印记,不仅守住了药材的信誉,更守住了医者与商贩的初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