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证,“我还会做温湿度计,用竹筒装着石灰,石灰潮了就说明湿度高,到时候咱们就多通风。”
李伯在一旁笑道:“我就说陈叔靠谱,有他在,咱们放心。”
夕阳透过医署的窗户洒进来,落在三人身上,暖融融的。
素问看着陈叔认真的模样,又想起明日就要开工的储备库,心里充满了期待——这座小小的储备库,会是赵地百姓的“救命库”
,往后再遇灾疫,他们再也不用慌了。
接下来的半个月,医署西侧的空地热闹起来。
刘师傅带着工匠们打地基、搭木架、盖瓦顶,王二柱每天都去工地盯着,一会儿帮忙搬木料,一会儿给工匠们送水,忙得脚不沾地。
素问和李伯也常去工地查看,有时候刘师傅遇到布局上的问题,素问总能及时给出建议。
开工第五天,地基刚打好,就出了点小麻烦——石板不够了。
刘师傅急得团团转:“姑娘,咱们算好的石板少了十块,要是去城里买,得等三天,耽误工期。”
王二柱也急了:“我去城里的石板铺问问,看能不能加急做!”
“不用去了。”
素问忽然开口,指着医署后院的旧石板,“后院有上次修院墙剩下的石板,虽然有些小,但拼一拼能用,你去把那些石板搬过来,让刘师傅琢磨着铺。”
王二柱立刻去搬石板,刘师傅看着那些旧石板,眼睛一亮:“这些石板虽然小,但够厚,铺在角落正好,还能省些料。”
解决了石板的问题,工程又顺利推进。
开工第十天,货架开始搭建。
素问特意让工匠把疫病区的货架做得矮一些,方便快拿取药材,还在货架上刻了“清热解毒”
“止血消炎”
的字样,避免拿错。
外伤区的货架则做得高一些,陶罐放在上层,不容易被碰倒。
陈叔也没闲着,每天都来工地看进度,还提前做好了温湿度计,用竹筒装着石灰,挂在储备库的四个角落。
他还做了一本厚厚的登记册,上面画好了表格,用来记录药材的名称、数量、存放时间和状态。
开工第十五天,储备库终于完工了。
这座小小的库房,瓦顶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