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自的经验赶来:有的带来了用艾草煮水治脚气的方子,有的分享了外伤用蜂蜜止血的窍门,还有的提出了用生姜熬汤预防风寒的经验。
素问和李伯逐一验证、整理,把有用的方法都纳入医署的诊疗规范中。
李伯的精神头也越来越足,咳嗽好了大半,每天都在药田和传习所之间忙碌。
他把自己珍藏的老药书都搬了来,供医官们翻阅,还手把手教大家炮制药材:“续骨草得用酒炒过才更能活血,止血藤要趁鲜切片才药效足。”
传习所的名气渐渐传开了。
起初只是赵地各县的医官前来,后来连邻近魏地的医官也慕名而来。
有一次,魏国安邑的张医官带着自己配制的伤药赶来,说是能加伤口愈合。
素问用系统检测后,现药中少了一味调和的药材,容易引红肿。
她没有直接否定,而是带着张医官去药田看续骨草的长势,告诉他:“这味药加进去,既能增强药效,又能中和刺激性,你试试。”
半个月后,张医官特意派人送来书信,说改良后的伤药效果奇佳,还附上了自己家乡的防疫土方作为感谢。
深秋的一天,传习所又迎来了交流会。
堂前坐满了各地的医官,后院的药田早已扩建了两倍,除了止血藤和续骨草,还种上了薄荷、紫苏、金银花等常用药材。
李伯站在药田边,看着素问正在给医官们讲解嫁接技术,忽然听到有人喊他:“李伯,您看这株续骨草,是不是长得比上次还好?”
他笑着走过去,摸了摸肥厚的叶片,又看了看堂前热闹的景象,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来。
风穿过药田,带着药材的清香,也带着此起彼伏的讨论声。
素问抬头看向李伯,两人相视一笑——他们种下的不仅是药苗,更是绵延不绝的医脉。
需要我帮你扩展某个情节吗?比如添加素问验证土法时的细节,或李伯与外地医官交流的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