被掀开的瞬间,广场上静了静。
那是一把比寻常油纸伞大两倍的伞,伞骨是上好的楠木,打磨得光滑亮,每一根上都用小楷刻着名字,密密麻麻绕了三圈;伞面是天青色的绢布,正中央用金线绣着四个大字——“医道仁心”
,边角处还绣着药材图案,当归、甘草、茯苓……皆是医馆常用的药材,针脚里藏着百姓的细致心意。
素问刚从医署里出来,手里还攥着刚修订好的《节气养生补编》,见此情景,眼眶瞬间热了。
她想起十年前刚设医署时,旧官员质疑新诊疗规范,乡医点的弟子被百姓挡在门外,连药材都送不进去;如今却有这么多人,把对医馆的感激一针一线绣进伞里。
她走上前,手指轻轻拂过伞面的金线,声音带着一丝哽咽:“诸位乡亲,这十年里,是你们信得过医馆,才让我们能把诊疗送到乡镇,把养生册送到田间。
这把伞,不是医署的荣耀,是大秦百姓与医者同心的见证。”
“素问署长说得对!”
人群里有人喊了一声,紧接着,越来越多的人跟着附和。
穿蓝布衫的妇人把怀里的孩子举起来,让他摸了摸伞骨:“娃,你要记着,是医馆的人让你健健康康长大,以后要做个帮人的好孩子。”
士兵则对着伞行了个军礼,声音洪亮:“去年边境打仗,是战地医队冒着箭雨给我们治伤,这‘医道仁心’,他们担得起!”
秦斩看着眼前的景象,伸手按在万民伞的伞柄上。
楠木的温度透过指尖传来,他忽然想起十年前和素问在乡医点的那个雪夜——当时他们顶着风雪,给烧的孩童喂药,里正还担心地问:“这新法子真能治病?”
如今,那些疑虑早已变成了信任,变成了伞骨上的名字,变成了百姓眼里的光。
他转头看向素问,声音沉稳:“今日这万民伞,我们收下。
往后医署会更用心,让每个大秦百姓都能看得上病,养得起生,不辜负这四个字。”
太阳渐渐升高,阳光透过万民伞的绢面,在地上投下青色的影子,把“医道仁心”
四个字映得格外清晰。
百姓们开始往医署门前送东西,有刚烙好的饼,有新缝的布袜,还有孩童画的医馆弟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