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童拿着糖葫芦从身边跑过,有妇人在街边挑选蔬菜,一派安居乐业的景象。
他想起素问常说的话——医道不仅是治病救人,更是为百姓谋福祉,如今能为医馆争取到减税的机会,也算是不负这份初心。
回到医馆时,前厅里挤满了人——不仅有医馆的医者、学员,还有附近的百姓。
原来老周把刺史要征重税的事告诉了大家,百姓们都担心医馆关门,特意过来看看情况。
“秦先生,怎么样了?刺史大人同意减税了吗?”
一个白苍苍的老者上前问道,他去年得了重病,是医馆免费治好的。
秦斩笑着点头:“刺史大人已答应上报朝廷,请求减免赋税,在批复下来之前,咱们还是按原标准缴税。
大家放心,医馆不会关门,还会一直为大家治病。”
话音刚落,前厅里响起一片欢呼声。
百姓们纷纷道谢,有的还拿出家里的鸡蛋、蔬菜要送给医馆,秦斩推辞不过,只收下了几个孩子递来的野果。
素问站在人群后,看着秦斩被百姓围着,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。
她知道,秦斩不仅为医馆争取到了生机,更让百姓看到了希望。
当晚,秦斩和素问一起整理医馆的功绩文书,从瘟疫救治、旱灾赈灾,到草原防疫、学堂办学,每一件事都写得详细具体,还附上了相关的证明材料。
老周也在一旁帮忙,把账本里的收支明细整理出来,证明医馆的银钱确实用在了公益上。
几天后,王刺史派人送来消息,说他已将文书上报朝廷,还附上了自己的核查结果,请求朝廷将济世医馆定为“公益医馆”
,永久减免三成赋税,其余部分按最低标准征收。
又过了半个月,朝廷的批复下来了,不仅应允了减免赋税的请求,还赏赐了五百两白银,用于医馆的修缮和药材采购。
接到批复那天,医馆里张灯结彩,百姓们自前来祝贺,连咸阳府尹都亲自登门,称赞秦斩和素问为百姓做了大好事。
秦斩拿着朝廷的批复文书,站在“医道无界”
的匾额下,看着眼前热闹的景象,对素问说:“这减税不是为了医馆,是为了能让更多百姓看得起病,让医道传承下去。”
<