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现他体质虚弱,若用原方,恐伤正气。
后来我加了一味‘黄芪’,既能解表,又能补气,效果甚好。”
话音刚落,张大夫就接话道:“李太医说得对!
我上次治一位妇人,也是风寒感冒,可她刚生了孩子,体质虚弱,我用麻黄汤时减了麻黄的量,加了当归和熟地,不仅治好了感冒,还补了气血。
看来这方子虽好,却需因人而异啊!”
素问点头,将扁鹊手记的抄本放在桌上:“诸位请看,扁鹊先生在手记里说,‘伤寒者,因人而异,因时因地而异’。
比如南方湿热重,治伤寒时需加清热利湿的药;北方寒冷,需加温阳散寒的药。
上次瘟疫时,我在关中治伤寒,用了麻黄汤加石膏,就是因为关中干燥,患者多有内热,石膏能清热,正好对症。”
众人纷纷凑过来看手记,孟医官指着其中一页道:“素先生,您看这页记载的‘葛根汤’,用来治项背强痛再好不过。
上次我在蜀地治一位樵夫,他砍柴时受了风寒,项背疼得不能动,我用葛根汤加桂枝,三剂就好了。
不过蜀地潮湿,我还加了一味‘茯苓’,祛湿效果更好。”
大家你一言我一语,从清晨聊到日暮,聚贤堂内的烛火亮了又灭,却没人觉得疲惫。
秦斩守在堂外,听着里面传来的讨论声,嘴角始终带着浅笑。
他让人将温热的茶水送到堂内,又嘱咐厨房准备夜宵,务必让各位名医吃得舒心。
第三日,论道到了“疑难病症诊治”
环节。
一位来自燕国的赵大夫提出了一个难题:“我治一位患者,他常年咳嗽,咳出来的痰带血,用了很多止咳药都没用,诸位可有什么办法?”
众人纷纷沉思,李太医道:“我看这可能是肺痨,《千金方》里记载用‘百合固金汤’,可治肺肾阴虚的咳嗽。
不过若患者有血瘀,还需加丹参、红花。”
张大夫摇头:“不对,若患者痰中带血,可能是肺热,需用清肺热的药,比如黄芩、知母。
我上次治过一位类似的患者,用黄芩汤加百合,效果很好。”
素问看着众人争论,忽然想起扁鹊手记里的记载,她起身走到案前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