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35集 素问义诊暖乡野一片仁心赢民心(4 / 4)

>。

“你把这个带给妈妈,告诉她吃完这三副药,要是还疼,下次我们来义诊,让她过来,我再给她调方子。”

周景明把药袋递给小姑娘,又摸了摸她的头,“路上慢点走,别跑。”

小姑娘接过药袋,深深鞠了一躬,蹦蹦跳跳地跑了,羊角辫在身后一甩一甩的。

当最后一个药罐收进医箱,晒谷场的人基本走光了,只剩下素问医馆的三个人,还有李大叔和几个村民没走。

李大叔扛着竹扫帚,正帮着扫地上的药渣;两个年轻村民则在拆帆布棚,动作麻利得很。

“周大夫,你们今天可真是辛苦了,从早上忙到现在,连口热饭都没吃上。”

李大叔递过来一篮刚煮好的玉米,玉米须还沾着水汽,“这是自家种的黏玉米,甜得很,你们尝尝,垫垫肚子。”

周景明推辞不过,接过一根,刚咬了一口,甜汁就顺着嘴角往下流。

他抬头看向晒谷场,地上还留着些许药渣,石碾子旁的竹椅上,放着村民们留下的蔬菜、鸡蛋、花生,满满当当的,像是一座小山。

“李书记,这可不行,我们义诊是免费的,不能收乡亲们的东西。”

他说着就要起身去收拾,却被李大叔按住:“周大夫,您别跟我们客气。

这些东西都是乡亲们自愿拿来的,您要是不收,他们心里不踏实。

上次王奶奶的孙子感冒,在城里医院花了好几百都没好,您上次来义诊,开了两副药就好了,她一直记着您的好呢。”

林砚砚坐在石碾子上,看着远处村民们离去的方向,有的还在回头挥手,嘴里喊着“下次还来”

“谢谢大夫”

她忍不住跟苏晚说:“你看,张婶把咱们标药材的小木牌拔走了,刚才她跟我说,要插在自家院子里,记着咱们的好,以后邻居问起,她就说这是素问医馆的药材牌。”

苏晚笑着点头,手里还攥着早上王奶奶留下的鸡蛋,鸡蛋已经凉了,却依旧沉甸甸的:“早上我还说要分着吃,现在觉得,这鸡蛋比什么都香。”

周景明看着两个小姑娘的笑脸,又望向暮色里的村庄。

炊烟袅袅升起,狗吠声、孩子的嬉闹声此起彼伏,混着田埂边的稻香,格外让人安心。

他轻声说:“我年轻时在城里医院当大夫,总觉得要治大病、救人才算本事。

后来退休回了老家,开了素问医馆,才明白老百姓要的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医术,而是有人能帮他们瞧好头疼脑热的小毛病,能跟他们说句贴心话。

咱们做大夫的,图的不就是这个吗?把药送到百姓身边,把心意传到他们心里,比什么都强。”

夜风渐起,带着稻香的风再次掠过晒谷场,卷起地上的几片落叶,也卷起了村民们口中反复念叨的“素问好”

林砚砚把收起来的脉枕递给周景明,他接过,小心地叠好放进医箱。

月光洒在医箱上,樟木的纹理在夜里显得格外清晰,像是在默默记录着这一天的温暖。

这一天,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,只有诊脉、开方、叮嘱的琐碎日常。

可就是这些琐碎,像一束束微光,照亮了乡野间的求医路;就是这些平凡的医者,用一颗仁心,把素问医馆的名字,深深烙进了地方百姓的心里。

需要我继续补充内容吗?比如增加医者们返程路上的对话,展现他们对义诊的感悟;或是补充村民们回家后用药的片段,呼应“赢得民心”

的主题,你可以直接告诉我方向。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