调三万材官(秦军的弩兵部队)归你调遣。
务必守住北境,不许一个胡骑越过长城!”
“臣遵旨!”
蒙恬躬身领命。
散朝后,蒙恬并没有直接回府,而是去了李信在咸阳的府邸。
李信的弟弟李由正在收拾行装,见到蒙恬,连忙行礼:“蒙将军。”
“令兄在北境还好吗?”
蒙恬问道。
“家兄一切安好,只是担心北境战事。”
李由叹了口气,“家兄说,匈奴联军虽强,但内部矛盾重重,只要策略得当,未必不能破。”
蒙恬点点头:“我也是这么想的。
你告诉令兄,我三日后便率军北上,到时候还需你我两军配合。”
“将军放心,家兄定会全力配合。”
六、长城备战
三天后,蒙恬率领八万秦军抵达上郡。
李信早已在长城上等候。
两人在烽火台上相视一笑,五年未见,彼此都添了些风霜。
“蒙将军,你可算来了。”
李信递过一杯热茶,“匈奴联军已经在长城外五十里扎营,看样子随时可能进攻。”
蒙恬接过茶杯,却没有喝,只是望着关外的草原:“我带来了三万材官,都配备了新制的大黄弩。
只要他们敢来,就让他们尝尝秦弩的厉害。”
“光靠弩箭恐怕不够。”
李信皱眉道,“匈奴人的骑兵机动性太强,要是他们分散袭扰,我们很难应对。”
蒙恬点点头:“我已有对策。
你率部坚守长城主防线,我带五千轻骑绕到敌后,袭扰他们的粮草辎重。
只要断了他们的补给,不出半月,联军自会溃散。”
李信眼睛一亮:“好计!
只是将军带五千人太少,要不要再多派些兵力?”
“不必。”
蒙恬笑道,“兵在精不在多。
我带的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兵,对付那些游牧部族绰绰有余。”
两人又商议了一些细节,直到夕阳西下才各自散去。
李信站在长城上,看着蒙恬的军队消失在暮色中,握紧了手中的剑。
他知道,这场战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