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44集 民心所向(5 / 6)

队伍到了一处新修的驿站。

驿站的小吏是个燕国人,见了他们就喊:"

快来歇歇,刚煮好的小米粥!

"

王二柱喝着热粥,听小吏说,这驿站修了半年,都是附近的百姓自愿来帮忙的。

"

以前啊,"

小吏叹道,"

燕赵秦魏,分得分明。

可现在,你看这驰道上的车,装着楚地的丝绸,运着齐地的盐,拉着赵地的铁。

我们这些不同地方的人,都在一条道上干活,像一家人似的。

"

夜里,王二柱躺在驿站的草铺上,听着同屋的人说闲话。

有个齐国人说,他老家的水渠坏了,官府派了蜀地的水工去修,现在水通了,稻子长得好。

有个魏国人说,他儿子在咸阳的学室读书,回来能给村里人念告示了。

王二柱睡不着,走到驿站外。

月光洒在驰道上,像一条银带。

他想起里正说的,这驰道不仅是路,更是把天下人连在一起的绳。

他忽然觉得,自己这趟徭役,不是去受苦,是去做一件大事,一件让天下人都能过上好日子的大事。

第二天一早,队伍继续往北走。

王二柱走在驰道上,脚步轻快。

他见道旁有个孩子在放风筝,风筝飞得很高,像一只大鸟。

孩子的父亲是个秦国人,母亲是个楚国人,两人笑着看孩子,阳光落在他们脸上,很是好看。

王二柱忽然想起很多年前,他在邯郸城外,见秦兵和赵兵打仗,血流成河。

那时他想,这天下什么时候才能不打仗呢?现在,他好像明白了,当楚人的丝绸能卖到燕地,当齐人的盐能运到秦地,当赵人的铁能送到魏地,当天下的人能像一家人似的过日子,这天下,就不会再打仗了。

队伍走到一处山坡,王二柱停下来歇脚。

他望着远处的村庄,炊烟袅袅,像一幅画。

他想起自己的老娘,想起咸阳城的巷子里,楚人的灯笼、秦人的油灯、齐人的烛台连成一片。

他忽然觉得,这民心所向,不是说出来的,是做出来的。

是官府修的驰道,是的口粮,是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