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,旁边立刻围上来两个提着竹篮的妇人,你一言我一语地问价。
日头渐渐升高,市集上的人越来越多。
卖杂货的张老汉支起了蓝布篷,篷下挂满了五颜六色的线团、顶针、纽扣,还有小孩戴的虎头帽;修鞋的马师傅把钉锤往木箱上一磕,“叮当”
一声就算开张了;最热闹的要数卖糖画的周大爷,他的小摊前总围着一群孩子,伸着脖子看他手里的铜勺在青石板上游走,转眼间就变出个活灵活现的孙悟空,引得孩子们拍手叫好。
“让让,让让!”
一个穿短褂的小伙计扛着两捆细竹穿过人群,竹梢上还挂着几串刚编好的竹篮,篮沿缠着红绳,看着就喜庆。
“刘掌柜的竹器又出新样式了?”
有人笑着问。
小伙计回头应道:“可不是嘛,这是新做的针线篮,里头还能分层呢!”
话音刚落,就有几个妇人追上去问价。
市集中间的空地上,不知何时搭起了个简易的戏台,一个穿蓝布衫的老汉正拉着二胡,旁边一个梳着双丫髻的姑娘亮开嗓子唱起来,唱的是本地的小调,歌词里说的是去年秋收的热闹,听得周围的人直点头。
几个小孩在人群里钻来钻去,手里拿着刚买的糖人,嘴里哼着不成调的曲子,惹得卖糖葫芦的老汉直喊:“慢点跑,别撞着人!”
临近午时,市集上的人越多了。
卖包子的铺子前排起了长队,白胖胖的包子刚出笼,热气腾腾的,香味能飘出老远。
“给我来两个肉包,两个菜包!”
一个挑着担子的货郎喊道,他刚把担子里的梳子卖完,额头上还冒着汗。
铺子老板手脚麻利地用荷叶把包子包好,递过去:“趁热吃,刚出锅的!”
王小虎的猪肉案前也围满了人,他手里的砍刀“咚咚”
作响,不一会儿就切好了一大块五花肉。
“王屠户家的肉就是新鲜。”
一个大妈一边付钱一边说,“我家那口子就爱吃你家的红烧肉,说比别处的香。”
王小虎笑着应道:“大妈您放心,我爹每天天不亮就去挑猪,保证都是好肉!”
陈婆子的豆腐也卖得差不多了,她正收拾着竹架,见着一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