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工业革命提前:蒸汽犁地机甲与秦国粮食变革》
一、变革前夕
在秦国关中平原,一望无际的农田里,农民们依旧遵循着古老的农耕方式。
他们手持简陋的农具,在烈日下辛勤劳作,汗水洒在这片孕育着秦国希望的土地上。
然而,传统的农耕技术效率低下,粮食产量长期处于一个相对稳定却并不高的水平,难以满足秦国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以及庞大军队的粮草供应。
此时,陈渊凭借着“战争升级系统”
,已经在秦国掀起了一系列的科技变革。
他深知,农业作为国家的根本,其展水平直接关系到秦国的兴衰。
在系统的诸多神奇功能中,陈渊现了能够改变这一现状的关键——蒸汽犁地机甲的设计图纸和相关技术资料。
陈渊明白,要在关中平原大规模推广蒸汽犁地机甲,先要解决人们的观念问题。
秦国的农民们祖祖辈辈都采用传统方式耕种,对这种从未见过的“铁疙瘩”
充满了怀疑和恐惧。
为了打消他们的顾虑,陈渊决定先在自己的试验田进行示范。
二、试验田的奇迹
陈渊带领着“耕战工坊”
的能工巧匠们,按照系统提供的图纸,日夜赶工,制造出了第一台蒸汽犁地机甲。
这台机甲体型庞大,由坚固的钢铁打造而成,冒着腾腾热气,仿佛一头沉睡的钢铁巨兽。
当蒸汽犁地机甲第一次在试验田启动时,周围聚集了许多好奇又忐忑的农民。
随着机甲的开动,它那巨大的犁头轻松地插入土地,将坚硬的土壤翻开,所过之处,土地变得松软平整。
仅仅半天时间,原本需要十几个人花费几天才能耕完的土地,就被这台机甲轻松完成。
农民们亲眼目睹了这一奇迹,无不惊叹不已。
他们开始意识到,这种新的农耕方式或许真的能改变他们的生活。
为了让农民们更好地接受蒸汽犁地机甲,陈渊还组织了一系列的培训课程。
他亲自向农民们讲解机甲的操作方法、维护保养知识以及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。
一开始,农民们操作起来还显得十分生疏,但在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