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大秦系统工业化:新篇》
第一章:人才汇聚,科技繁荣
陈渊制定的全面人才储备计划成效显着,“科技学府”
内,本土学子们日夜钻研现代科学知识,从基础的数学原理到复杂的机械构造,他们以秦国特有的坚韧与勤勉汲取着知识的养分。
而通过系统布到各国的招募信息,如同在平静湖面投入巨石,激起千层浪。
来自齐国的墨子学派分支传人公输明,听闻秦国对科技人才的优厚待遇与广阔展空间,毅然踏上西行之路。
公输明擅长机关器械的改良与创新,他带着对齐国传统机关术的独特见解,来到咸阳。
刚入咸阳城,公输明便被眼前的景象震撼,整齐规划的街道,往来穿梭却秩序井然的人群,还有那不时可见的新奇装置,无一不彰显着这座城市的活力与先进。
与此同时,赵国的冶金奇才赵铁,也在系统招募信息的吸引下,携家眷奔赴秦国。
赵铁掌握着一种独特的金属冶炼配方,能使兵器更加坚韧锋利。
他深知,在秦国这片对科技极度渴望的土地上,自己的技艺将有更大的施展空间。
这些各国人才的到来,为秦国带来了全新的思想与技术碰撞。
公输明与“科技学府”
中研究机关术的学子们交流时,提出将传统木质机关与秦国新研的金属材料相结合,打造出更为坚固耐用且灵活多变的机关器械。
赵铁则与军工部门合作,将自己的冶金配方应用于新型弩箭的打造,使弩箭的穿透力与耐用性大幅提升。
为鼓励这些人才创新与技术突破,陈渊设立的丰厚奖励机制挥了巨大作用。
每月,秦国朝廷都会举办一场“科技论赏会”
,各路人才将自己本月的研究成果展示出来,由陈渊、嬴政以及秦国的科技重臣们共同评审。
表现优秀者,不仅能获得大量的金银赏赐,还能得到一块象征荣誉的“科技功臣”
令牌,凭借此令牌,在秦国可享受诸多特权,如优先使用国家科研资源、自由出入重要藏书阁等。
在这样的激励下,秦国的科技展日新月异。
农业领域,在各国人才的共同努力下,蒸汽驱动的耕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