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4集 神秘古籍现世(2 / 4)

二、都江堰下的文明回响

暴雨突至的夜晚,陈渊带着青铜片来到都江堰。

当他将碎片贴近水闸的青石基座时,奇迹生了——水面上浮现出与帛画相同的莫比乌斯纹路,而水位标尺的刻度,竟与系统里的时空波动指数完美重合。

"

大人,您看这个!

"

负责维护核电站的工匠递来一块从河床捞出的玉琮。

琮体上雕刻的云雷纹,在紫外线照射下显露出第二层图案:那是类似核电站冷却系统的循环管道。

陈渊突然想起古籍里"

鲧窃息壤以堙洪水"

的传说,或许所谓"

息壤"

,正是上古文明用于控制量子能量的稳定装置。

更震撼的现来自地下溶洞。

当勘探队用系统雷达扫描时,竟在岷江底三十米处,现了呈蜂巢状排列的金属结构。

三维建模显示,这是座直径五百米的圆形建筑,其顶部的穹顶结构,与现代粒子对撞机的真空腔惊人相似。

系统ai给出推测:"

该构造可能用于产生可控时空涟漪,建造时间早于夏朝。

"

三、文明轮回的残酷等式

随着解析深入,一个残酷的规律逐渐清晰:每当人类文明接近量子科技突破时,时空涟漪便会加剧。

帛画中描绘的"

十日凌空"

,很可能是上古文明核战争的场景;而"

大禹治水"

的本质,或许是修复破裂的时空屏障。

陈渊在笔记里写下公式:文明进步指数(c)x科技突破度(v)=时空稳定阈值(t)。

当cv过t时,涟漪效应会引维度坍塌——这正是系统不断清理现代物品的根本原因。

而他此刻推进的工业化,正以指数级提升c值,一旦突破阈值

"

先生,墨家人送来急件!

"

斥候的禀报打断思绪。

密信里,墨家巨子用机关术符号画下警示:咸阳城的时空波动频率,已与古籍中"

不周山崩"

前的征兆吻合。

随信附上的,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