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2集 工业联盟雏形(3 / 6)

。”

商业领域的变化同样惊人。

猗顿的商队开始使用联盟制定的“秦制斗量”

,在邯郸与赵国商人交易时,再也不用为各国不同的度量衡头疼。

他甚至依照连锁商铺的模式,在各城设立“工盟商号”

,专卖标准化的农具与兵器——那些刻着联盟徽记的青铜犁铧,因耕土效率比传统犁高五成,迅成为关东六国的抢手货,尽管秦国律法严禁将新式农具售予敌国。

最让陈渊欣慰的,是技术交流机制的建立。

每月十五的“百工集会”

上,冶铁工匠会分享如何用煤炭替代木炭提高炉温,墨家弟子演示改良后的滑轮组在建筑中的应用,商人则带来列国的市场需求数据。

有一次,来自陇西的牧羊人提出希望有更耐用的羊毛剪,三个月后,耕战工坊就推出了带弹簧装置的铁剪,效率提升十倍之余,还被改良成铠甲鳞片的裁剪工具。

四、暗流:旧秩序的抵抗

然而,变革从来不是一帆风顺。

入夏时分,陈渊接到密报:南郑的老工坊主们联名上书,请求保留“祖传技艺”

他带着两名联盟执事赶到南郑时,正看到一群工匠围在工坊门口,为的老者举着刻有“周官工法”

的青铜牌,大声宣称联盟的标准是“以夷变夏”

“老大人可知,去年南郑出产的戈,在宜阳之战中折断了多少?”

陈渊示意执事展开伤亡统计竹简,“三百一十七件兵器因质量问题导致士兵战死,其中两百零九件来自贵地工坊。”

他转向围观的工匠,“你们的儿孙若拿着这样的兵器上战场,你们能安心吗?”

老者梗着脖子道:“我等祖上七代都是周王室工正,如今却要听命于一个不知来历的联盟……”

话音未落,人群中突然有人喊道:“我儿子上个月用了联盟的淬火法,锻造的剑连砍三块甲片都没卷刃!”

陈渊认出那是南郑有名的剑匠墨离,半个月前刚加入联盟。

周围的工匠开始窃窃私语,有人摸出怀里的联盟令牌,那是墨离偷偷分给他们的试用版。

最终,南郑工坊还是纳入了联盟体系。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