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一来,既能满足赵国对经济展的需求,又能在军事合作中拉近两国关系。
对于魏国,魏国地处中原,商业繁荣,但军事防御相对薄弱。
陈渊便指示使者向魏王表明,秦国愿与魏国签订贸易保护协定,保障魏国在各国之间的商业往来安全。
作为交换,魏国需在外交上保持中立,不参与针对秦国的联盟。
并且,秦国可为魏国提供先进的城防技术,帮助魏国加固防御工事。
在这紧张的外交斡旋过程中,陈渊深知,仅仅依靠言语的说服远远不够,还需利用各国之间根深蒂固的利益分歧,巧妙地进行分化瓦解。
他通过系统分析现,齐国与楚国虽表面上在反秦联盟的拉拢下走得很近,但在南方边境的土地争端上,一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。
而赵国与魏国,也因争夺上党地区的资源,暗自较劲已久。
于是,秦国使者在各国之间巧妙地传递着一些信息,不动声色地激化着这些矛盾。
在齐国,使者不经意间提及楚国在南方边境的军事部署有所增加,似有进一步扩张之意;而在楚国,又暗示楚王齐国与那新兴强国暗中有所往来,恐对齐楚联盟不利。
在赵国,使者向赵王透露魏国近期与其他国家的秘密谈判,似有出卖赵国利益之嫌;在魏国,则提醒魏王赵国对魏国上党地区的野心从未消失。
随着这些信息在各国之间悄然传播,各国之间的信任逐渐瓦解,原本看似紧密的反秦联盟,开始出现了一道道细微却致命的裂痕。
各国国君在面对秦国的外交攻势与彼此之间的利益纷争时,陷入了两难的抉择,反秦联盟内部的凝聚力在不知不觉间被大大削弱。
然而,外交斡旋并非一帆风顺。
那新兴强国察觉到了秦国的动作,也开始在各国之间展开反制行动。
他们加大了对各国的威逼利诱,试图加固反秦联盟的阵营。
在燕国,新兴强国的使者带来了大量的金银财宝和先进的武器装备,蛊惑燕王与秦国彻底决裂,加入反秦联盟的核心阵营。
燕国朝堂之上,顿时分成了两派,一派主张接受秦国的和平提议,与秦国修好;另一派则被新兴强国的利益诱惑,力主与秦国为敌。
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