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>赵国使者正襟危坐,环视一周,低声说道:“如今秦国虎视眈眈,我等各国皆面临危机,合纵抗秦势在必行。”
魏国使者微微皱眉:“话虽如此,但合纵之事,谈何容易。
当年合纵联盟,因各国利益分歧,最终土崩瓦解。
此番如何能保证联盟稳固?”
韩国使者也附和道:“是啊,秦国擅长离间之计,我等不得不防。”
楚国使者轻咳一声,缓缓说道:“此次合纵,需立盟约,明确各国责任与利益。
一旦秦国来犯,各国需相互救援,不得退缩。
至于利益分配,可根据各国出兵出力情况而定。”
燕国使者点头赞同:“此计可行,但还需推选一位盟主,统一指挥联盟军队,方可号令如一。”
众人你一言我一语,激烈地讨论着合纵的具体细节,从军队部署到粮草供应,从情报共享到外交策略,每一个环节都反复斟酌。
经过数天的密会商议,各国使者终于初步达成共识。
他们拟定了一份合纵盟约草案,约定各国在一定期限内做好战争准备,待时机成熟,便正式歃血为盟,共讨秦国。
第三章:秦之未觉
而在秦国都城咸阳,陈渊等朝中大臣依旧沉浸在秦军节节胜利的喜悦之中。
陈渊在朝堂上慷慨陈词:“如今我秦军在《军功爵制》激励下,士气高昂,战无不胜。
周边各国,皆可逐一击破。”
秦王坐在龙椅上,面露得意之色:“众卿之功也。
秦国霸业,指日可待。”
退朝后,陈渊回到府邸,与幕僚们商议着下一步的军事计划。
“我军可先攻韩魏,打通东进之路,再图赵楚。”
一位幕僚建议道。
陈渊点头称是:“韩魏之地,乃天下咽喉,占据此地,秦国便可纵横捭阖。”
他们丝毫没有察觉到,一场针对秦国的合纵风暴正在悄然酝酿。
秦国的情报机构虽也在四处搜集各国消息,但各国此次合纵谋划极为隐秘,使者往来皆秘密行事,秦国情报网并未捕捉到关键信息。
在秦国的认知里,各国依旧是一盘散沙,各自为战,不足为惧。
第四章: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