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运笔劲利灵动,笔锋富于变化,墨色枯润相间,气脉贯通,体现张芝一笔书的节奏......”
“楷书体势开张,气峻韵和。行草连绵相属,气势奔放......”
“好好好!他这是走出了自己的道路!”
王羲之看着天幕仔细品味一番后,非常高兴地叫好道。
尤其是那个《鸭头丸帖》,寥寥数字就已经把王献之的天赋和实力展现的淋漓尽致。
在草书这一道上,儿子王献之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青于蓝了!
“王献之的一生,是天才与勤奋的结合,是艺术上的巨大成功与个人情感上的深刻遗憾交织的一生。”
“他以其卓越的书法成就,为中国书法史树立了又一座不朽的丰碑。”
“他不仅是王羲之书法遗产最杰出的继承者,更是这一传统最有力的发展者和革新者。”
“他与其父的关系,并非简单的“青出于蓝”,而是双峰并峙,二水分流,共同滋养了后世一千多年的中国书法。”
“没有王献之的“破”,可能就没有后来张旭、怀素、米芾、王铎等大家的“立”。”
“他以其短暂而辉煌的一生,为中国书法注入了奔流的血液和浪漫的灵魂。”
“王献之盘点完毕,接下来我们盘点王羲之!”
“要来了!”
“书法界的千古第一人王羲之!”
唐太宗李世民很是激动,搓了搓双手,非常期待地说道。
至于李斯,不好意思,在偶像王羲之面前也得往后排一排了。
王羲之可以说是他最喜欢的书法家了,他宁愿把王羲之的真迹拿来陪葬也不愿意让它流落民间,可见他是有多么喜爱。
虽然这么做有些自私,但是他李世民都当上皇帝了,还不能享受享受?
那他的皇帝岂不是白当了?
在玄武门死掉的李建成和李元吉,那不是白死了?
“王羲之,字逸少,东晋时期着名的书法家,因其官至右军将军,世称“王右军”。”
“他在中国书法史上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,被后人尊为“书圣”。”
“他跨越了东晋初年那个政治动荡但文化极度繁荣的时代,其人生轨迹与他的书法艺术紧密相连。”
“书圣......”
“这么大的名头吗?”
天幕下,张芝吃了一惊,有些难以置信地说道。
这王羲之的书法到底到了什么境界,能被后世之人如此推崇?
说实话,他心中还是有些不服气的。
喜欢写草书的人,心中都是有傲气的,不狂怎么写出名传千古的作品?
但他毕竟是前辈,对于书法界能出现这样的天才,也是很欣慰的。
接下来,就看看对方的书法能不能让他心服口服了。
“303年,王羲之出身于东晋最显赫的士族琅琊王氏。”
“他的家族是东晋政权的奠基者之一,有“王与马,共天下”之说。”
“这样的家庭背景为他提供了极佳的教育和文化熏陶。”
“史书记载他少年时并不以能言善辩着称,但长大后却变得能言善辩,且以耿直着称。”
“他自幼开始学习书法,师从女书法家卫夫人卫铄,”
“卫夫人按照辈分算是钟繇的徒孙,笔法传承有序,王羲之从她那里打下了坚实的书法基础。”
“后来,他博采众长,渡江北游,遍览前代名家如李斯、曹喜、钟繇、梁鹄等人的碑刻,视野大开,最终融会贯通,自成一家。”
“凭借家族背景和个人才能,王羲之步入仕途,曾担任秘书郎、宁远将军、江州刺史等职,最终官至右军将军、会稽内史。”
“太尉郗鉴派人到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