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11章 青出于蓝王献之(2 / 3)

往。

【在仕宦期间,他的书法创作达到了巅峰状态。

“看来这王献之也是个痴情之人啊!”

张芝看到这里,颇为感慨地说道。

在古代封建社会这样的背景下,能够敢拒绝皇帝的赐婚甚至自伤来抗争,确实令人钦佩。

不过,这也大概和王家的地位有关。

毕竟东晋可是“王与马共天下”

的时代!

只可惜结果未免有些遗憾

【王献之最大的贡献在于他不满足于父亲的成就,敢于变法。

【他创造性地将行书与草书笔意融合在一起,形成了一种介于行书和草书之间的新体式,被称为“破体”

或“一笔书”

【这种书体气势磅礴,笔意连贯,如滔滔江河,一泻千里。

【与王羲之书法中和的“内擫”

笔法相比,王献之的书法更加“外拓”

,体势更加开张、舒展,风格上显得更加妍媚、俊逸、洒脱。

【其书名逐渐与父亲王羲之比肩,甚至在当时有“买王得王,不失所望”

的说法。

【意指想要王羲之的字而得了王献之的字,也不会失望。

【唐代书法理论家张怀瓘评价其书法“有若风行雨散,润色开花,笔法体势之中,最为风流者也”

【可惜,王献之的墨迹基本都已失传,现存多为唐宋时期的摹本或石刻拓本。

【王献之在43岁时病重去世。

【据《世说新语》记载,他临终前,家人请来道士为他上表文祷告,按惯例应忏悔一生过错。

【王献之思索后说:“不觉有余事,唯忆与郗家离婚。”

【这句话流露出他对前妻郗道茂的深深愧疚和对那段被迫婚姻的遗憾,也展现了他至情至性的一面。

“吾之此生,最对不起的人就是她”
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另一个时空中,中年王献之情绪低落,闭上眼睛叹息着说道。

对于和郗道茂离婚这件事,是他一辈子的心痛,也是最后悔的事情。

如果能够重来,他一定不会放弃郗道茂!

【《洛神赋十三行》,这是王献之小楷的代表作,原迹书于麻笺上,南宋时残存十三行,故得名。

【其字法端劲,风格秀美雅致,是学习小楷的经典范本之一。

【他的《中秋帖》,与王羲之的《快雪时晴帖》、王珣的《伯远帖》并称为“三希”

【此帖笔势连绵不断,气势如虹,是“一笔书”

的典范。

【不过,学术界普遍认为现存《中秋帖》是宋代米芾的临摹本。

【《鸭头丸帖》,是他的行草书绢本墨迹,共十五字。

用笔洒脱,变化丰富,是研究王献之书风的珍贵资料。

【《廿九日帖》是行书作品,收录于《万岁通天帖》中。

此帖较为端庄,能看出其深厚的家学功底。

【《东山松帖》,是另一件着名的行草书摹本,风格洒脱自然。

【王献之在世时,其书名曾一度盖过其父,尤其在南朝时期,世人多崇尚王献之的书风。

【直到唐太宗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