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71章 医道同源参天地,法儒相济贯古今(2 / 4)

后果,如同治国‘逆法而乱’;而法家‘废私立公’,正是确保这两者不被扭曲的保障。”他翻到鼎内的夹层,里面藏着卷汉代的《医律》竹简,“你看这条‘为医不具典籍者,笞三十’,旁边被墨家传人批注‘如工匠无矩尺,不可成器’,这就是‘壹刑’思想在医道中的体现——无论王公庶民,诊病少了‘望闻问切’任何一步,都按律问责。”

墨羽抱着木盒从藏经阁跑出来,盒盖的锁扣是儒家的“仁义扣”,打开时里面的竹简发出轻响——简上的《论语》“里仁”偏旁,墨家“卫生术”的水井图上,被人用墨笔标着“井深六丈,如法六篇”,井口的砖石数量不多不少正好“三十有六”,与《法经》的三十六条律文一一对应。竹简背面的道家“无为”批注旁,摘录着《韩非子》“因势利导”的句子,与《黄帝内经》“气血以流,腠理以密”形成注解,两者之间画着个奇特的装置:一半是道家的“引水渠”,一半是法家的“量水尺”。“您看这‘每三月淘井’的规定,”少年指着旁边的朱批,“‘违令者,罚修井三日’,这是宋代朱熹借鉴《大明律》‘盗决堤防’条制定的,把防疫变成了像‘保甲法’一样的制度。去年在吕梁山区,有个村长偷偷污染水源,我们就是用这条律文,让他带着村民重修了饮水渠。”

书院的钟声突然变调,青铜钟身的“律历”刻度与《黄帝内经》“五运六气”的周期完全吻合,钟腔内的铭文是《管子》“律者,所以定分止争也”,钟锤的形状却是墨家的“衡器”,敲击钟身的力度不同,发出的音调能对应“宫商角徵羽”五音,分别治疗“心肝脾肺肾”五脏之疾。素问推开窗,石楼“医道阁”匾额的“法”字中,藏着李悝《法经》的篇名:“盗、贼、网、捕、杂、具”,与医家“望、闻、问、切、论、治”一一对应,“盗法”对应“望诊”的位置,被人用朱砂点了个小点,旁边注着“察色如辨盗,不可漏过”。“楼尖铜铃的音律,源自《管子》‘律者,所以定分止争也’,”她望着铃舌的“律管”,管身上的刻度一半是“寸”,一半是“律吕”,“风吹时‘己所不欲’与‘不别亲疏’的和声,其实是儒家‘仁’与法家‘公’的共鸣,就像《黄帝内经》‘上医医国’说的,治人与治国本就同源——你看这铃绳的长度,三丈六尺,正好是《唐律》规定的‘医人出诊’的最短距离。”

明轩望着石楼三层的人影,那人批注《庄子?养生主》的竹简旁,摊着本《韩非子》,“因势利导”四个字被圈出,字旁的批注用了三种笔迹:道家的“云纹体”写“顺势”,法家的“方笔”写“立法”,墨家的“细笔”写“实施”,与《黄帝内经》“上知天文,下知地理,中知人事”形成批注链。人影腰间发黑的玉佩,“仁”改“刃”的刻痕里,竟嵌着片《法经》的残片,上面“贼杀伤”三字被血浸透,与玉佩扭曲的纹路组成“以法害仁”的隐喻,残片边缘的锯齿状缺口,与明轩那枚弯针的弧度完全吻合。

“玄冥医盟篡改典籍时,总在法家条文里藏毒。”灵枢指着藏经阁散落的竹简,《商君书》“利出一孔”被改成“利出医门”,旁边《黄帝内经》“贵贱贫富,各异品理”的批注,被换成“富者独医,贫者等死”,篡改处的墨迹里,掺着玄冥医盟特有的“蚀骨粉”,经阳光一照,显出蛇形的纹路。最骇人的是《墨子?兼爱》的血字,“兼相爱”化作“兼相害”的笔画,竟与《韩非子》“阴用其言而显弃其身”的笔锋一致,“他们曲解法家‘严’,丢掉‘公’;利用道家‘自然’,抛弃‘调和’,就像这枚被篡改的《医律》竹简,把‘医者救贫’改成‘医者役贫’,妄图让医道变成谋私的工具。”

墨羽突然发现石楼门环的“八卦法网图”中,法家“律令纹”正在吞噬道家“坎离卦”,环上“守正”脱落露出的“篡权”二字,笔画是用《法经》的竹简烧成的灰烬写成,灰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