轻,却让灵枢和素问同时心头一震——他们想起狗剩留下的线索"
祭鼎=鼎引献祭"
,玄宗显然知道墨渊的计划,却在刻意隐瞒。
退殿时,郡主悄悄塞给灵枢一张纸条,纸上用胭脂写着:"
御书房龙椅下有暗格,藏着墨道医经全卷,小心高公公——他不是人。
"
纸条的边缘沾着极细的青铜粉,与傀儡关节的材质一致。
灵枢将纸条藏入袖中,与素问对视一眼——两人都明白,郡主的痊愈只是墨渊计划的第一步,御书房的暗格、玄宗的隐瞒、高公公的身份,还有终南山的青铜棺,都在指向一个更大的陷阱。
回到太医院的药庐,灵枢取出赏赐中的青铜片,与之前找到的碎片拼合,露出"
鼎开需三引"
五字。
青铜符突然飞向药炉,符契贴在炉壁上,炉口喷出的青烟中,浮现出墨瑶的虚影——她手持青铜剑,剑身上刻着"
医道非鼎祭,仁心即真丹"
,这场景与灵枢童年时老妪给他看的墨家壁画一模一样。
老妪当时展开壁画时,灵枢记得清清楚楚:壁画上的墨瑶站在巨大的青铜鼎前,鼎旁跪着几个墨家弟子,手中捧着装满草药的青铜盘。
鼎的另一侧,墨渊带着一群戴着青铜面具的人,手中拿着锁链,似乎要将什么人投入鼎中。
"
当时墨渊想用人献祭,打开青铜鼎获取里面的医道秘录,"
老妪的手指划过壁画上墨瑶的剑,"
祖师坚决反对,说医道是救人的,不是杀人的,最后她点燃了自己毕生编写的医经,用医经的火挡住了墨渊的人,自己则带着青铜鼎的钥匙,消失在机关城的大火里。
"
灵枢当时问钥匙是什么,老妪却只是叹气,说"
等你见到青铜符拼合的样子,就知道了"
。
"
墨瑶祖师"
灵枢伸手想要触碰虚影,指尖却只穿过一片青烟。
他突然想起老妪临终前说的话:"
墨瑶祖师的精魂,藏在青铜符里,唯有真正的医道传人,才能在危难时见到她。
"
素问握紧腰间的青铜小鼎,鼎耳的锁链突然绷紧,指向终南山的方向。
药庐的门再次自动关闭,这次墙上的青铜镜没有碎裂,而是清晰地映出终南山顶的景象:善堂老妪正站在青铜棺前,棺盖已打开一条缝,里面渗出的金色液体,与郡主眉心渗出的液体完全相同,棺旁的阿竹被绑在青铜柱上,眉心的针孔正对着棺口,而老妪手中的青铜针,针尾系着的红绳上,挂着的竟是——灵枢遗失多年的半块青铜符。
素问望着镜中的青铜符,突然想起老妪曾说,这半块符是墨瑶当年亲手交给道家好友的,约定若墨家有难,便用此符唤醒医魂。
"
原来老神仙早就知道这一切,"
素问的声音带着颤抖,"
她从一开始,就在按墨瑶祖师的计划行事。
"
灵枢的目光落在镜中老妪的手腕上,那里戴着的银镯,与安康郡主的镯子一模一样——这是墨瑶当年传给墨家传人的信物,一对两只,一只护医魂,一只镇邪气。
他突然明白,老妪就是墨家在终南山的守护者,而阿竹,就是墨瑶三百年前预言的"
最后鼎引"
。
他的思绪又飘回四年前的善堂:当时阿竹刚学会辨认草药,老妪就把他叫到身边,摸着他的头说:"
阿竹,你是个有福气的孩子,以后要帮着灵枢和狗剩,守护好墨家的医道。
"
那时他还不懂这句话的深意,现在才明白,所谓的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