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>
众人吵吵嚷嚷中,衙役已经开始贴红榜了。
这些衙役还挺会来事,墙上刷上浆糊,动作慢条斯理,不急不忙的,这哪是在刷浆糊,这明明是在“刷存在感”
嘛。
学子们看的心急如焚,衙役才把红卷自下而上推开,露出第三名:卢生,谯县书院,亳州龙山村人士。
“卢生,你中了,你中了!
第三名经魁!
"
这解试,第一名是解元,第二名称为亚元,第三名便是经魁。
卢生对这个名次已经很满意了,他本就志不在科举,而且这“经魁”
的名号也挺好听。
据说,这科举第三名都是要选品貌端正的人,这种惯例起始于唐代:新科进士放榜后,朝廷在杏花园举办“探花宴”
。
宴前,需推选两年轻俊美?的进士担任“探花使”
,亦称“探花郎”
,骑马遍游长安名园,采摘鲜花,迎接状元郎,形成“春风得意马蹄疾,一日看尽长安花”
的盛况。
探花的选拔标准很简单,就是要有仪容风度,需“少俊”
且擅长赋诗。
这种惯例流传下来,就算是州府的解试,虽然第三名不叫探花,也需要按照惯例,选俊美之人,游街摘花的。
卢生不才,恬不知耻,“探花郎”
当不了,当个”
采花贼”
倒也绰绰有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