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sp;太皇太后十分满意,看向郭远三人,“幽州刺史,就李遵吧!大司空,你们说呢?”
郭远不太赞同,刚要开口。
太皇太后又道:“大司空,哀家听闻你新认回了一个孙子,虽长在乡野,但却学识不凡,很有你的风骨,改日带进宫,让哀家与陛下见见如何?”
言外之意,若是你同意李遵任幽州刺史,你新寻回的孙子,听说很受你疼宠,那哀家便给他一个青云路。
郭远要反对的话哽在喉咙,默了片刻,想起自己那新找回的孙子,愧疚涌上心头,到底点头,“太皇太后虽身在宫内,但耳清目明。臣寻回的是长房嫡出的小孙子,十年前,因臣的疏忽,带他外出赴任的路上,遇到山匪,恶仆受人蛊惑,报复臣,趁乱抱走了他,如今刚被找回三日,臣对他实在有愧,这孩子虽流落到乡野,但确实最像臣年少时。若是能得太皇太后和陛下看重,臣也能对他少些愧疚。”
“那就这么说定了,他叫什么?改日你带进宫来,给哀家和陛下见见。”太皇太后笑容和气。
“郭恒,字清平。”郭远叹气,无奈道:“他被养父母收留,虽然同意归家,但不愿意改回姓氏,如今叫云启。”
“云姓,倒是少见。”太皇太后笑道:“这倒与受宋公所托,护送手书入京的那位虞姑娘有异曲同工之处了,她自称虞花凌,又说还有一个本姓,姓卢,范阳卢氏的卢。护送手书面呈哀家和陛下后,只求婚嫁自主。明明都快撑不住了,但依旧憋着一口气,让哀家答应她。她立了大功,哀家虽然犯难,但岂有不允之理?这些孩子啊,可见都是经历坎坷的孩子,但也知道念恩,生恩泯灭不了,养恩也一样。可见你这小孙子,是个知恩念恩的好孩子。”
郭远点头,“他刚回来,早晚要认祖归宗,臣不愿逼迫太紧,使之离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