远征太空港的晨光透过观测塔的透明舷窗,洒在布满钢铁舰体的泊位区——主力舰阵列已在原地静置一夜,18oo主炮的炮管反射着冷光,2ooo座近防炮仍保持着警戒姿态。
李扬站在窗前,终端屏幕上跳动着“辅助舰召唤倒计时”
,梁小龙手里攥着刚打印的船员登舰名单,语气里带着出前的期待:“今天召辅助舰、收船员,明天一早就能按计划往半人马星系走,这节奏正好。”
一、辅助舰召唤:后勤梯队的最后拼图
上午9时,李扬在观测塔激活辅助舰召唤指令——太空港另一侧的备用泊位区泛起淡紫色光纹,比主力舰召唤时更柔和的光晕中,三型辅助舰的轮廓依次浮现,没有主力舰的压迫感,却透着“后勤支柱”
的沉稳。
1远征补给舰(2o艘)
批出现的是15公里长的补给舰——舰体呈长方体,两侧延伸出巨大的货舱门,装甲虽仅2米厚,却在关键位置加装了防碰撞缓冲垫。
随着光纹消散,货舱门缓缓打开,内部堆叠的反物质燃料罐泛着淡红色微光,食品箱与弹药箱整齐码放,机械臂正自动调整物资位置。
“每艘能供3艘秋风之敦号跳5次,2o艘就是6o艘的量,够咱们在半人马星系练到熟练。”
梁小龙看着补给舰的货舱规模,满意点头。
2战场维修舰(15艘)
紧随其后的是12公里长的维修舰——舰体中部伸出两根6o米长的巨型机械臂,臂端的抓爪泛着金属光泽,舰体下层的纳米机器人舱闪烁着绿色指示灯。
一艘维修舰刚稳定泊位,机械臂就开始模拟操作,精准抓起一块3米厚的黎明号装甲模块,演示更换流程。
“这机械臂承重3ooo吨,换秋风之敦号的近防炮都没问题,再加上纳米机器人,现场维修效率比家园守备舰队快3倍。”
李扬指着机械臂的动作,补充道。
3深空侦查舰(3o艘)
最后出现的是5oo米长的侦查舰——流线型舰体贴满薄吸波涂层,在晨光下几乎能隐去一半轮廓,舰的远距离雷达缓缓旋转,4座微型激光近防炮隐藏在舰体凹槽中,低调却透着敏锐。
3o艘侦查舰很快在主力舰阵列外侧形成警戒圈,雷达探测范围瞬间覆盖太空港周边1o光年区域。
“探测范围15光年,比计划的还远,等出后让它们先探路,能提前避开小行星带和未知目标。”
梁小龙看着侦查舰的雷达数据,语气放心。
辅助舰全部召唤完毕,2o艘补给舰停靠在主力舰后侧,15艘维修舰分布在阵列间隙,3o艘侦查舰在外围警戒,整个远征第一舰队的“作战-后勤-侦查”
体系彻底成型。
李扬调出舰队全景图,1+3o+5o+12o+2o+15+3o=266艘舰的阵列在太空港铺开,像一片钢铁森林。
二、船员登舰:人机协同的初步磨合
上午1o时,搭载船员的穿梭舱从地球星环城出,分批驶向各艘战舰。
每艘穿梭舱上都标注着战舰编号,船员们穿着统一的深蓝色远征制服,胸前别着“远征第一舰队”
的徽章,脸上带着兴奋与严肃。
1无尽号:指挥核心的衔接
批穿梭舱抵达无尽号——32o名核心人员中,舰长带着副舰长与武器操控员直奔指挥中心,动力工程师则冲向引擎舱,ai维护员第一时间对接“穹顶”
。
在指挥中心,舰长对着全息星图,与“穹顶”
同步前往半人马星系的航线数据;引擎舱内,工程师们检查着8台零点能引擎的参数,用专用设备测试反物质引擎的供能接口;装甲维护专员则绕着舰体,核对1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