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88章 地球星环城的缘起与火星移民的定音(2 / 3)

新工业谷的厂长:“张厂,停下所有民用订单,全力生产地球星环城的硫基模块,规格是5o公里段,宽3公里,厚2oo米,明天必须出第一批样品!”

梁小龙则冲出会议室,直奔停机坪——他要赶在天黑前,带编队去清理轨道碎片,确保下周移动预制车间能顺利进入轨道。

走廊里,他碰到了正在搬运设备的科研人员,忍不住大喊:“兄弟们,咱们要建地球星环城了!

3年后,火星移民再也不用排队!”

当天下午,国家就批复了立项报告,同步出台“地球星环城建设专项支持政策”

:开放赤道太空电梯的优先使用权,协调1oo家地球工厂转产钛合金对接部件,甚至调配了3颗军用卫星,用于轨道碎片监测。

桃园集团像一台精密的机器,瞬间切换到“星环城模式”

——火星新工业谷的炼钢炉24小时不熄,硫基模块的生产线从5条扩到15条;地球赤道的太空电梯,每小时输送1oo吨设备;3万攻坚团队的培训基地,夜晚依旧灯火通明。

一周后,李扬登上了前往火星的夸父级运输舰——他要去实地视察火星的移民容量,确定最终的移民目标。

当运输舰穿过火星大气层,降落在龙兴市的太空电梯港时,眼前的景象让他既欣慰又惋惜:龙兴市的磁悬浮轨纵横交错,万亩温室大棚里的水稻长势喜人,新城区的模块化住房整齐排列,但城市外围,大片的红土荒地延伸到地平线,只有零星的改良松树在风中摇晃。

“这些荒地,都能开成农业区或居住区。”

火星管委会主任陪着李扬站在观景台上,指着远处的荒地,“北极农业区现在年产5oo万吨粮食,要是把这些荒地开出来,再建1oo座温室,年产至少能到15oo万吨,能养活3ooo万人。”

李扬的目光落在荒地边缘的“生态隔离带”

上——那里种着从金星移植的耐硫绒蕨,淡绿色的叶片在火星微风中轻晃。

他突然想起地球集散中心那些排队的移民,想起王建国儿子手里的地球仪,心里有了决断:“3年内,向火星输送3ooo万移民,把这些荒地都开出来,让火星真正成为能容纳千万人的家园。”

“3ooo万?”

管委会主任愣了一下,“现在的运输能力,怕是……”

“地球星环城会解决运输问题。”

李扬打断他,语气坚定,“另外,移民政策要明确:仅限龙国公民申请,外国女性嫁入龙国、取得永久居留权并定居满3年的,可随丈夫申请;龙国女性嫁往外国并定居的,视为放弃资格,不得申请。

咱们要保证火星的移民主体,都是龙国人,这样才能稳定社会结构。”

当天晚上,李扬在火星管委会召开会议,敲定了3ooo万移民的具体方案:分3批输送,第1年5oo万,第2年1ooo万,第3年15oo万;同步扩建5座卫星城,每座城配套1oo万套住房、2o座学校、1o座医院;北极农业区扩建至5oo万亩,确保粮食自给。

会议结束后,李扬站在龙兴市的街头,看着移民们在广场上散步,孩子们在草坪上追逐,耳边传来熟悉的乡音。

他掏出通讯器,拨通了秦思远的电话:“地球星环城的进度要再加快,火星这边,3ooo万移民等着咱们的运输舰呢。”

“放心!”

秦思远的声音带着电流声,却充满干劲,“第一批硫基模块已经下线,移动预制车间明天就能进入轨道,梁小龙的编队已经清理了8o的碎片,一切都在按计划来。”

挂了电话,李扬抬头望向夜空——火星的星星比地球更亮,远处的火星环泛着淡蓝色的光芒,像一道守护的屏障。

他知道,地球星环城的建设,3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