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63章 星锤撞火狱赤星换新天(3 / 4)

龙喃喃自语,观测屏上,火星的内核正在从灰黑色迅转变成橙红色,“它真的点燃了。”

李扬没有说话,只是盯着那片白光。

他想起当初在桃源仙庄的那个清晨,自己说要“把火星改成能住人的地方”

时,梁小龙惊讶的表情;想起第之前因暗物质辐射干扰而推翻原计划的焦虑;想起马里奥舰队在木星带采集氢燃料的艰辛——所有的波折,都在这一刻有了归宿。

撞击后的第七分钟,谷神星的残骸开始与火星表面融合。

那些被高温汽化的冰层在火星引力作用下重新凝结,形成一场覆盖全球的陨石雨——只不过落下的不是岩石,而是亿万颗晶莹的水珠。

“检测到大规模液态水形成!”

监测官的声音带着哭腔,“谷神星携带的32x101?千克冰,已有60转化为液态水,正在填充火星的古老河床!”

李扬看着屏幕上逐渐亮起的蓝色区域,那些曾在卫星照片上见过的干涸河道,正在被新形成的液态水重新填满。

最宽的水手谷已出现长达1000公里的连续水域,反射着来自太阳的金光。

撞击后24小时,火星的“新生体检报告”

开始陆续传回马里奥舰队。

秦思远带着国家航天局的科学家团队守在地球指挥中心,当第一组核心数据弹出时,这位在李扬返老还童作用下已经恢复年轻的老科学家突然老泪纵横——屏幕上的曲线,完美复刻了他三十年前在理论模型中画下的样子。

“内核聚变状态:稳定。”

年轻助手的声音因激动而破音,调出实时监测数据:

-聚变反应温度:12亿摄氏度(稳定在设计值±5)

-能量输出功率:38x102?瓦(相当于地球总功率的1200倍)

-氢燃料消耗率:17x10?吨秒(预计可持续燃烧50亿年)

-内核熔融范围:直径2800公里(较撞击前扩大300)

最关键的地磁场数据,在撞击后48小时终于清晰起来。

“地磁场强度:32x10??特斯拉!”

陈博士的手指重重点在屏幕上,这个数值相当于地球磁场强度的95,“方向稳定,两极对称,是标准的偶极磁场!”

他调出磁场形成的动态模拟:谷神星撞击产生的13x102?焦耳能量,不仅点燃了氢聚变,更像一根巨搅棒,让火星内核的熔融岩浆开始高旋转——这正是地球磁场形成的“电机原理”

而更精妙的是,部署在火星表面的时空转换仪,在冲击波中全部损毁时释放的残余磁场,像无数个种子,引导着新生磁场快成型。

“时空转换仪的钕铁硼磁体在高温下失,释放的12特斯拉瞬时磁场,刚好给火星内核的等离子体‘定了向’。”

陈院士解释道,“这让磁场稳定期提前了至少100年,现在的强度已经能完全抵御太阳风的剥离。”

液态水的检测报告同样令人振奋。

“全球液态水总量:19x101?千克(相当于地球淡水资源的30)。”

水文专家调出全球水域分布图,“其中集中在赤道区域,形成了三个连续的海洋,平均深度达200米。”

更重要的是水质分析:谷神星冰层中的矿物质在撞击高温下溶解,让新形成的水体天然含有钾、钠、钙等元素,ph值稳定在72,完全符合地球生物的生存标准。

“水资源问题,基本解决了,但还是不够。”

梁小龙翻看着报告,突然指着一条数据笑了,“还得再找几颗冰球撞几下才行。”

地壳稳定性的检测则体现了马里奥舰队的前瞻性。

“最大地震等级:72级,集中在北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