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0章 王阳明的传习录(2 / 5)

p>而论述学者日常用功学习的格物理论,最详细的莫过于《答罗整庵书》。

先生一生冒天下之非议,在万死一生的逆境中始终不忘讲学,唯恐我们不明道,而被功利和技巧所迷惑,以致沦为禽兽夷狄而不自知。

先生终生兢兢业业地追求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的境界,直到死去才停止。

这种孔孟以来圣贤所独有的良苦用心,并不因学生和亲人的劝慰而有丝毫的减轻。

这种情怀,在《答聂文蔚》的第一封信中表现得最为详尽。

这几封信,均按南元善以前所录的旧版本而收录。

而揭示“必有事焉”

和“致良知”

功夫,用明白简洁的语言,让人听了就能动手去做的,莫过于先生《答聂文蔚》的第二封信,所以在此我也增录进来了。

南元善当时处凶险之境,竟然仍以讲授先生的学说为己任,最终遭受奸臣排挤,但他却因这一生能够听闻老师的学说而感到庆幸,绝没有分毫的忧愤和悔恨。

他刻录《传习录》,人们只看到了他对于有志于学的朋友帮助很大,但不知他其时处境的艰难。

我现在对其版本所做的增删,是出于对于目前情况的考虑,而不是我忍心去增加或减损。

王守仁是文武全才,他上马治军,下马治民,文官掌兵符,集文武谋略于一身,做事智敏,用兵神,曾拜南京兵部尚书,封“新建伯”

后因功高遭忌,辞官回乡讲学,在绍兴、余姚一带创建,宣讲“王学”

《传习录》的前一部分,介绍了王阳明辞官回到越地后的讲学情况;第二部分对《传习录》的编排、刻印等有关问题作了些说明。

当张其金在跟邹若雅说完这些文字后,他问道:“小姨,我想听听您对《传习录》的看法?”

“我哪有资格去评论《传习录》,但我要告诉你,《传习录》之于王阳明,就像《论语》之于孔子一样重要,这一点从书名中可以看出,也是阳明弟子表达对老师的敬仰的一种方式。

在日本,王阳明的《传习录》被尊为‘宇宙之书’,可在国内,它几乎没有什么名气,读过的人就更少了,不得不说这是一种遗憾和悲哀。

这也

温馨提示:亲爱的读者,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,请勿依赖搜索访问,建议你收藏【dq54网】 www.dq54.com。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!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